index.gif (3505 bytes)
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
編輯群
目錄
序言
圖表目錄
I 導論
第一章

道教與科學之關係

3
第一節 關於中國科學的若干疑問 3
第二節 道教與科學的關係問題 6
第二章 道教中科學發展的適宜結構 16
第一節 復歸其母的證真邏輯對自然探的驅動作用 17
第二節 作為“通過儀式”的煉丹活動對天學及相關科技的需要 18
第三節 養性延命,以醫證道對醫藥學與生命科學的需要 24
第三章 道教科技興衰的同根性 29
第一節 信仰的意志推動著探索的車輪 29
第二節 適宜因素同樣可能轉化為科學發展的桎梏 35
第三節 “得魚而忘筌”:工具未獲得價值連續性 37
第四節 發現“阿基里斯之踵” 41
第四章

道教科學思想之演變

由外丹向內丹轉變的根本原因

44
第一節 外丹與內丹興替之根源 44
第二節 “重玄學”與“道性論” 46
第五章 內在化之演進:從全真道到理學 53
第六章

文化的攫能性問題:若干理論思考

63
第一節 天-人張力之構設與文明的內驅力 63
第二節 文明及其演進的文化生物學基礎 68
第三節 宗教_科學張力突破模式與攫能性演進的向度 73

II 魏晉兩晉的道教

第七章 道教產生的歷史-文化邏輯 79
第八章 兩漢道教的興起 86
第一節 兩漢災異意識與道教之興起 86

兩漢的災異論

86
“以德禳災”思想及其宗教化演變 89
從災異論到末世論 93
第二節 始道經之問世及其末世論思想 94
第三節 原始道末世論預言對社會秩序的影響 99
第四節 歷史上原始道經信奉者之首次干預帝政 103
第五節 新莽政治與原始道教思想之關係 105
第六節 赤眉軍與興起中的東部原始道教 112
第七節 表現為民間淫祠的原始道教活動 113
第八節 東漢章、和、安、桓、靈諸帝與原始道教的關係 115
第九章 魏晉道教的理性化 122
第一節 魏晉道教的理性化 123

第二節

何謂“新出老君”:張陵以東方修道成仙說改造蜀地巫鬼信仰 127
第三節 《想爾注》的反迷信傾向與修道學說的提升 130
從“術”到“德”“:對民問道派的抨擊與守誡修道模式的形成 130
對“世間偽伎”及讖緯等“邪文”迷信的批判 133
第四節 魏晉道教理性化的重標誌 135
第五節 理性化之動力與結構 138
修仙方術的儀式化 139
祭祀體系的正統化 140
修道過程的論理化 142
“道誡”成為修仙的前提 144
政治理念的現實化及對曹魏承黃德之運的宗教承論 147

III 科學思想篇

第十章 道教科學思想的起源 151
第一節 道教科學思想的起源-巫文化 151
巫文化在中國文化史和科技史上的地位 152
《山海經》中表現的科學探索和科學思想 156
從卜筮中升華而出的《易》及其科學思想 159
第二節 先秦道家在科學領域的探索 165
尋找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165
對自然界變化的描述和思考 172
探索自然界的統一性和必然性 179
第三節 道教形成以前道家科學思想之主要成就 186
宇宙起源理論 187
精氣本體論思想 189
循環演化思想 190
相對主義思想 192
自然規律觀念 194
物質不滅思想 195
金石自然進化思想 197
五行理論 198
第四節 神仙家、陰陽家的科學思想及其對道教科學思想的影響 200
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和長壽方法的早期深索 201
深觀陰陽消息和大九州說對道教科學想像能力的影響 205
第十一章 道教科學思想與科學活動的認識基礎
第一節  道的思維方式與認識目的論
“反者道之動”的逆向思維方法論
“得道”即“同于道”的認識目的論
第二節

對於“無所待”的“真知”的追求

“不修之此,焉能知彼”
“有真人而 後有真知”
第三節 

修道成仙過程的認識論特徵

修道是成仙的前提
人是一切認識活動的主體
致知論上的某種經驗論特徵
第四節

“滌除玄覽”以入“眾妙之門”:對宇宙本體的直覺把握

 
“玄覽”:庖丁解牛與渾沌開竅而死的啟示  
“人能知-萬事畢”
小結 枯榮同根:道家和道教認論的反想
第十二章

漢魏兩晉道教的科學思想

第一節 道教科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綜合以往諸家思想和方法的可能性
效法自然和控制自然的統一及自我控制生命的思想  
時空不均勻和可控制的觀念
第二節 《周易參同契》的科學思想
對內外丹法的總結與綜合
大小宇宙統一和歸根返元的變化觀
有機論思想和描述有機變化的象數方法
第三節 葛洪對早期道教科學思想的總結
葛洪對道家自然觀的承與改造
變化之道
實踐精神
第四節 三國兩晉時期弔入道教的外來成分及道教宇宙學的完善  
大梵的引入及其對道教神譜和*01論的補充  
對道教宇宙演化學說的重要補充
對道教宇宙結構學說的巨大影響
附論 關於道教與婆羅門教思想交流的若干軌跡以及存疑的問題  
IV 煉丹術與化學篇
第十三章 早期道教煉丹術之起源與嬗變
第一節  物質變化觀的發展
第二節 冶金技術的發展、觀念分化與煉丹術的產生  
青銅冶鑄技術
冶鐵技術
“冶與天通”:冶鑄技術和觀念之分化與煉丹術的興起  
第三節 醫術的進步與假求外物以自堅固觀念的形成  
第四節 早期煉丹活動的開始
由採仙藥到煉丹藥
煉丹術的畸形發展
第五節 煉丹術與道教的相互依存
第六節 道教煉丹術的基本特徵
神秘性與實驗性
偏執性與推理性 
第七節 魏晉思潮與煉丹術的復興
生死觀的改變與博物學的興起
煉丹術之復興
第八節 兩晉的服食丹藥之風
帝王服丹
名士服藥
名士服藥之原因及影響
五石散之成分與功效
第十四章 漢魏兩晉主要煉丹家與煉丹著作
第一節 《淮南子》、《淮南萬畢術》與煉丹術
煉丹術與化學知識
火藥的發現與發明問題
膽銅法的發明
豆腐的發明問題
第二節 《黃帝九鼎神丹經》與煉丹術
附錄一 關於“黃芽”的模擬實驗
附錄 關於“玄黃”涂丹斧的模擬實驗
第三節 《三十六水法》與煉丹術
附錄 孟乃昌等對《三十六水法》之“黃金水”的模擬實驗  
第四節 《太清金液神丹經》與煉丹術
第五節 《周易參同契》與煉丹術
小引
大易黃老爐火之“參同”
《參同契》之丹道要旨
《參同契》之煉丹學說體系
《參同契》之煉丹方法
《參同契》煉製的幾種外丹
“黃芽”考釋
第六節 狐剛子、張道陵對煉丹方法的全面探索
狐剛子的煉丹實踐及其成就
張道陵的煉丹活動與《太清經天師口訣》
第七節 《抱朴子內篇》與煉丹術
《抱朴子內篇》的主要內容
《抱朴子內篇》的煉丹術理論
《抱朴子內篇》的煉丹術成就

第十五章 漢魏兩晉道教煉丹術主要藥物及其化學成就

 第一節 汞的化學

  一 丹砂考釋

  二 抽砂煉丹

  三 汞化合物

  附錄 “五毒方”的模擬實驗

 第二節 鉛的化學

  一 鉛及鉛的化合物

  二 關於鉛玻璃

 第三節 砷的化學

  一 砷及其與醫藥的關係

  二 單質砷的煉製

  三 砷白桐

 第四節 礬的化學知識及其在煉丹術中的應用

 第五節 黃金和藥金的有關化學成就

  一 對黃金的認識與迷信

  二 藥金的造作

 第六節 硝石考釋

 第七節 “五毒丹”考釋

 

V 醫學篇

 

第十六章 醫道同源:道家、道教與中醫藥學術

 第一節 道教醫學源流概說

  一 道教與醫學在起源上的同一性

  二 秦漢方士與中醫學的發展

  三 魏晉以後道教與醫學的關係

  四 小結

 第二節 巫醫:宗教醫學的萌芽

  一 巫醫現象溯源

  二 巫醫的衰微及其原因

  三 巫醫的孑遺

  四 小結

 第三節 道家思想影響下的中國醫學理論

  一 黃老思想在醫學領域中的引申和發展

  二 以陰陽五行詮釋生命現象

  三 天人關係

 

第十七章 漢代道醫學思想與方士醫學

 第一節 《淮南子》:道家生命科學的里程碑

    一 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二 對生命現象的把握

  三 生命與自然

  四 《淮南子》所見漢代醫藥科技成果

 第二節 《神農本草經》:漢代神仙方士的養生服食指南

  一 《本草經》的學術地位

  二 《本草經》與服食派方士

  三 《本草經》對藥物保健功效及治療作用的全面總結

  四 《本草經》與外丹黃白術

 第三節 方士醫學向道教醫醫學的嬗變

  一 方士醫學的基本特徵

  二 方士醫學的成就

  三 方士醫學的演進

  四 小結

 

第十八章 《太平經》:道教醫學的總綱

 第一節 宗教醫學體系的建立

  一 三合相通的生命理論

  二 人體法象天地

  三 宗教病因學說

 第二節 治病方訣

  一 藥物療法

  二 針炙治療

  三 咒禁療法

    四 小結

 

第十九章 兩晉道教醫學

 第一節 兩晉道教醫家述略

  一 道士醫家

  二 其他道教醫家

  三 《劉涓子鬼遺方》及其外科學成就

 第二節 葛洪的醫藥學成就

  一 葛洪的醫藥思想

  二 葛洪的醫藥學領域的具體成果

 

 

VI  養生學篇

 

第二十章 道教與養生

 第一節 道教養生概說

  一 養生的概念

  二 道教的神仙追求與養生

  三 養生學在道教中的地位

 第二節 道教養生學的產生及其發展

  一 萌芽階段

  二 形成階段

  三 成熟階段

  四 發展階段

 第三節 道教養生學的體系結構

  一 基礎理論

  二 養生理論

  三 養生方法

 

第二十一章 道教養生學的發生

 第一節 戰國方術家與神仙家的養生探索

  一 方術家與神仙家

  二 《行氣玉佩銘》與行氣法

  三 彭祖與導引術

  四 辟谷術與藥餌法

 第二節 由道家養生向道教養生的過渡

  一 由道家養生到道教養生

  二 東漢後期道教養生學發生的幾個因素

 第三節 《丈子河上公辛句》的養生思想

  一 《丈子河上公辛句》的成書時代

  二 《丈子河上公辛句》對人的認識

  三 《丈子河上公辛句》的養生原則

  四 《丈子河上公辛句》的養生方法

 

第二十二章 《太平經》的養生思想

 第一節 人是形、氣、神的統一

  一 人在本質上是形、氣、神的統一

  二 人的形、氣、神及其相互關係

 第二節 養生的重要意義與基本原則

  一 養生修道成仙是人生的最佳選擇

  二 養生應以愛氣尊神重精為原則

 第三節 守一:養生的基本方法

  一 守一即守神

  二 守一的一般方法

  三 守一的身體表現與作用

 第四節 其它養生方法

  一 伙食調養

  二 服食

  三 胎息

  四 房室調養

 第五節 《太平經》在道教養生學中的地位

  一 《太平經》確立了道教的養生學

  二 《太平經》建立了道教的基本人體觀

  三 《太平經》確立了道教養生的基本原則

  四 《太平經》提供了重要的養生方法

 

第二十三章 魏晉道教養生學的發展

 第一節 《老子想爾注》中的養生思想

 第二節 道教影響下的嵇康的養生思想

  一 養生的基本原則

  二 清虛靜泰,少私寡欲

  三 上藥養命,中藥養性

 

第二十四章 早期道教養生學的發展高峰:葛洪的貢獻

 第一節 以氣為本、眾術合修的養生思想

 第二節 內修外養的各種方法

  一 氣法

  二 導引

  三 辟谷與服食

  四 房中攝養

 

VII 天學與地學篇

 

第二十五章 宇宙演化論

 第一節 先秦道家的觀點

 第二節 《淮南子》對天地起源的系統論述

 第三節 《列子》的天地成壞說

 第四節 從張衡《靈憲》看道家宇宙演化論的影響

 

第二十六章 天地結構說和“天人感應”論

 第一節 《淮南子》與蓋天說

 第二節 渾天說與道家思想的淵源

 第三節 葛洪對渾天說的捍衛與發展

 第四節 “天人感應”論的天學認識模式

 

第二十七章 星象、曆法和天文觀測

 第一節 《史記.天官書》的道家淵源

 第二節 《淮南子》和早期道經中的歷法知識

 第三節 圭表測向和時制研究

 

第二十八章 漢晉道教的地學探索

 第一節 創教修道過程中的地理活動

 第二節 洞天福地說與地學考察

 第三節 最早的等高線地圖:《五岳真形圖》及其地學價值

 第四節 漢晉道教地學思想與學術成就

 

VIII 物理學與技術篇

 

第二十九章 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

 第一節 時間和空間的定義

 第二節 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

 第三節 對時間流逝屬性的認識

 第四節 時間計量方法的改造

 

第三十章 力學知識

 第一節 對物體運動現象的認識

 第二節 力與運動

 第三節 對浮力現象的認識

 第四節 槓桿原理的應用和大氣溫度的測量

 第五節 關於機器人的設想

 

第三十一章 熱學知識

 第一節 對熱現象的認識

 第二節 沸水造冰

 第三節 原始的“熱氣球”實驗

 

第三十二章 光學知識

 第一節 對光的性質的觀察與探索

 第二節 對陽燧焦距的初步認識

 第三節 關於鏡面拋光技術的最早記錄

 第四節 冰鏡取火:對凸透鏡之光學特性的探索

 第五節 平面鏡成像技術的應用

 

第三十三章 聲學和磁學知識

 第一節 對於聲音共振現象的認識

 第二節 聲律學:中國平均律思想的先聲

 第三節 磁石指向技術

 第四節 磁性吸引與排斥現象的應用

 

第三十四章 原始道教建築

 第一節 道教建築的思想淵源

  一 道教建築的哲學基礎

  二 神仙傳說對仙境瓊閣的美妙設想

  三 宮闕台觀的歷史源流

  四 “仙人好樓居”:慕仙時代的象徵性建築

 第二節 原始道教建築及建築思想

  一 原始道教的人地倫理對道教建築的影響

  二 尋覓山中洞室以為御*01修真之地

  三 《太平經》作“太平來善之宅”的妙想

  四 原始道教的具體建築形式

  結語 道教建築的自身規定性

  附錄一 “道法自然”:都江堰工程蘊涵的道家哲學

  附錄二 道教的地母崇拜與“生地”觀念:“子宮情結”?

 

第三十五章 原始道教的飛行設想

 第一節 道教飛行觀念的起源

  一 見之於古代神話傳說的飛行夢想

  二 兩漢時期的飛行夢想與王允的理性批判

 第二節 道家與神仙家的深索

  一 道家對“無所待”之境界的追求

  二 乘龍或隨風雨煙氣而飛升上下

  三 “身生羽翼,飛相往來“

 第三節 原始道教的飛行設想

  一 乘雲駕龍,用藥用符,不翼而飛

  二 “乘蹻”疾行,周流天下

 第四節 道教與最早的飛行器設想

  一 棗心木“飛車”:最早的螺旋槳式飛行器

  二 關於第一宇宙速度的最早探索

  三 “仙梭”:最早的太空飛行器設想

  附錄一 潛行水下的“淪波舟”

  附錄二 能夠飛行和搜索目標的“曳影之劍”

 

參考文獻

中日文綜合索引

西文人名、論著和關鍵詞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