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gif (3505 bytes)

III. 科學思想篇

第十章    道教科學思想的起源

 

第三節  道教形成以前道家科學思想之主要成就

三 循環演化思想

 

  事物的周期性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運動形式。日復一日,太陽東升西落;月復一月,月象圓了又缺;年復一年,四季冷暖交替。這種以周期性變化為基本特徵的自然環境,決定了自然界許多事物的發展變化都呈某種程度的周期性。我國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經過對自然界各種簡單的周期性運動形式的反覆觀察和思考,形成了一種用循環演化觀念看待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觀。種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界許多事物的運動情況,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先秦道家首先提出和論證了物質的循環運動規律,對後世產生了廣泛影響。  

  老子在論述自然萬物的運動時指出:“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1“復”是回復、往復。老子把事物由動到靜、回歸本根叫做“復命”。他所說的“復命”,就是事物變化所呈現的往復性或稱周期性。老子認為,自然萬物紛紜繁茂,生生不息,但有生必有,死有滅必有生,它們作的都是原始反終、往復循環運動。事物由生至死,由盛至衰,由動到靜,周而復始,這是一種運動規律。老子用“常“表示事物所遵循的規律性。”復命曰常“是把事物的往復運動和循環變化看作自然界的一種法則,一種規律。老子的這種思想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生命活動是自然界最主要的物質運動形式。各種生物是如何生衍變化的?對此古人很難作出正確的回答。《莊子》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運用了循環演化思想。該書《至樂》篇認為,生物的演化從種子開始,“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玭之衣,生於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栖則為鳥足,鳥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蝴蝶。蝴蝶蛋也化而為蟲,生於@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乾餘骨。乾餘骨之沬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此段引文中的一些名字究竟確指何物,現已難以考證。學術界認為,由於歷史的原因,文中很可能有訛誤脫漏之處,但這段文字所表示的生物循環演化思想則是明顯的。“幾”是微小之義,古漢語中“機”與“幾”互通。“人又反於機”之“機”即“種有幾”之“幾”。整段引文說明,萬物都是從微小的“種子”依次演化而來,最後演化成人,人死後又回歸到原初的種子。前曾論及,胡適等人認為這段文字表明莊子具有明確的生物進化循環演化思想,而不是進化論。《莊子.寓言》在討論萬物的演化時,表現的也是循環變化思想:“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襌,始卒若環,莫得其倫。”道家認為,萬物雖然體不同,但卻相互衍生,從而構成生物循環演化轋條。以今日科學認識水平看,很難說這種認識有什麼合理性,但它反映了道家對生命演化現象的探索,也反映了當時流行的循環演化自然觀。

  戰國時期,循環運動思想相當流行。荀子認為,事物的運動“始則終,終則始,若環之無端也,捨是而天下以衰矣“。#2意即事物的終始往復變化,符合天地自然之理;這種運動如此普遍和重要,以至於如果事物捨棄這種運動,自然界就會失去勃勃生機以致衰亡。荀子的這種論述頗具代表性,集中反映了古人循環運動思想。《呂氏春秋.圜道篇》專門闡述了自然界的循環運動現象,書中舉例遻:”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精(氣)行四時,一上一下各與遇,圜道也。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圜道也。“日月的運行,氣候的變化,萬物的消長,都遵循一定循環規律,所以古人認為”天道圜“。《呂氏春秋.大樂》甚至認為,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像車輪旋轉一樣,”終則復始,極則復反“。先秦形成的循環運動觀念為後人所繼承和發展。漢伐《淮南子》說:”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即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走向其反面,這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唐宋明清各個時代,都有不少學者論述循環運動思想。這種思想是中國古代長期流行的一種普遍的自然觀。

  以前,學術界對於這種循環演化思想曾經否定態度,認為循環論是一種形而上學觀點,是封閉式的死循環,是把事物描述成雖然有運動卻無發展。其實,這種認識有很大的片面性,是錯誤地理解古人的循環演化思想。嚴格來說,自然界不存在任何一種所謂的封閉式循環運動。因為從運動的時間和空間屬性上看,有些運動即使在空間上是可重複的,但在時間上卻不能重複。太陽每日東昇西落,但今日的太陽已不再是昨日的太陽。宇宙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發展著。一粒種子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從形式上看,這個過程周而復始,年年如此;但從內容上看,它每經過一年的生長繁演,都會產生新的變化。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它都有新的發展。因此事物的循環運動不是封閉的,它有變化,有發展,是螺旋式前進過程。這些都說明,中國古代的循環演化思想反映了事物運動的基本特徵,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1《道德經》十六章。

#2《荀子.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