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其它威儀

  道教威儀,內容包羅甚廣,除齋儀.醮儀.懺儀戒律.清規外,還有所謂出家傳度儀.傳授經戒儀.三洞修道儀.住觀威儀.行止威儀.沐浴儀.服飾儀等等。種類繁多,條文繁瑣。這裡舉其要者略述之。

  一:出家經訓:即請求入道受持,必發十七願念。《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一《太上出家經訓》說:《出家因緣經》云:道士凡有七階,天尊言一者天真,謂體合自然,內外純靜;二者神仙,謂變化不測,超離凡界;三者幽逸,謂含光藏輝,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謂幽潛學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謂捨諸有愛,脫落囂塵;六者在家,謂和光同塵,抱道懷德;七者祭酒,謂屈己塵凡,救度危苦。所以名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念運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務。持齋禮拜,誦經燒香。奉戒修身.燃燈懺悔.布施願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諸功德,普為一切。後己先人,不雜塵勞.惟行道業。由於對入道受持者有這種基本要求,因此凡請求入道者必須發十七願念。

  一願:不殺生命,斷聖種故。
  二願:永不飲酒,敗習性故。
  三願:永不血味,與體同故。
  四願:不食五辛,障生天故。
  五願:不犯淫欲,自亂心味。
  六願:不說他過,人惡聞故。
  七願:不貪財貨,不妨道故。
  八願:勤修功德,自莊嚴故。
  九願:不惱亂人,成怨業故。
  十願:不利人不舍,不異我故。
  十一願:永不妄語,人不信故。
  十二願:永不懈怠,退道心故。
  十三願:修學一切方便,成種智故。
  十四願:永不盜一切物,必倍償故。
  十五願:長內修齋,修齊心故。
  十六願:常照諸法空靜,速進道故。
  十七願:常敦默如愚,自安靜故。

  二:出家傳度儀:即出家受戒的儀式序次。《太上出家傳度儀》有詳細敘述,大意是:弟子禮拜上香;聽說出家因緣;庭下北向帝王。次謝先祖;次辭父母;次辭親知朋友。次三皈依,就度師虔請教戒,次度師讀白文,請保舉二師為脫俗衣,以圓道相。次保舉師與脫俗衣,先著履,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之意;次繫裙,取群於道友,統以清淨之意;次著雲袖;次披道服;次知磬舉仙衣;次頂簪冠;次執簡。以上儀式,均有度師念贊頌之詞。以下儀式為:弟子長跪,度師為說十戒;次禮三師,即經師.籍師.度師;次十二願;次學仙頌;次回向念善;次禮大道功德;次禮度師。一切贊頌.戒律.願念及禮拜序次,諸按定制如儀而行。

  三:傳授經戒儀:即傳授經戒的儀式次序。
  第一為次序經法:即必須讀的十種經書:
    老君大字本《道經》上
    老君大字本《道經》下 
    老君《道經》河上公章句
    老君《德經》河上公章句
    《老君道經上─想爾訓》
    《老君德經下─想爾訓》
    《老君思神圖住訣》
    《老君傳授經戒儀注訣》
    《老君自然朝儀注訣
    《老君自然齋儀》。

  第二為傳授齋法:《傳授經戒儀注訣》中說:傳授之重,聖賢所崇,吉人君子,尊之必齋。齋供豔儉,隨時施設,大法清虛,簡素為上。規定供齋限三十八人,少不可六人,六人為通,齋官備足,一人為師,五人為保。保者何也,寶也,荷也。次曰明也,證也,度也,成也。相重如寶,任荷可教,明其誠丹,證其業善,度其試難,成其至真。

  第三為請師保法:即投疏請師次第:

  一曰三師:以三人為之。其一為正師,一人為監度師,一人為證盟師。
  二曰五保:以五人為都講。三曰六明:以六人為監齋。四曰七證:以七人為侍經。
  五曰八度:以八人為侍香。六曰九成:以九人為侍燈。
  六品卅八人,不能備者,多少隨緣。

  第四為書經法:即對繕寫.精校.放置.暴晒.密藏之規定。

  第五為書表法:即對手書章表格式的規定。

  第六為書三師諱法:三師即度師.籍師.經師。

  第七為辦信物法。

  第八為授度所須物法。

  第九為衣服法:認為衣者身之章也,道俗不可混雜,富不得奢靡,貧不得穢陋。

  第十為詣師投辭法:即請師賜教的書信格式。

  第十一為齋儀增損法。

  第十二為齋竟奏表法。

  第十三為表本法。

  四:三道修道儀:即入道受持後,依照其所受經法程度,授予冠服品位及稱號的規定。如初欲學道,男七歲號錄生弟子,女十歲號南生弟子。已成夫婦者,男稱清真弟子,女稱清信弟子。出家稟承戒律者,稱智慧十戒弟子。得受初真八十一戒者,稱太上初真弟子,號白簡道士。師授《正一盟威籙》後,方可以為人章醮,稱太上正一盟威弟子。凡道士未受經法,通稱小兆。自正一授金剛洞神籙,稱丸上洞神法師。受太上高玄籙後,稱太上紫虛高玄弟子.高玄法師.遊玄先生。受太上升玄籙後,稱太上靈寶升玄內教弟子,升玄真一法師.無上等等光明真人。受中盟籙後,稱太上靈寶洞玄弟子,無上洞玄法師。受三洞寶籙後,稱三洞法師。自修三洞法後,次參上清金闕清精選法應為得道者,稱上清大洞三景弟子.無上三洞法師。此外還有所謂居山道士.洞淵道士.北帝太玄道士等等。品位不同,衣著亦有所不同。實際上乃是對道士品級的規定。

  五:住觀諸儀:道庵及宮觀,乃是道士依倚之所,為生活及修持之處。《道門十規》謂: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欲收習身心,操持節操,究竟經典,則要擇山水明秀,形全氣固之地創立庵舍。

  《重陽立教十五論》中第一條便是住庵;凡出家者,必須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和暢,入真道矣。庵為簡陃之舍,亦稱小廟,宮觀則為道眾共居之大廟。

  《正一威儀》中列住觀一項。

  王常月《初真戒》中則更規定有出入威儀.事師威儀.聽法威儀.坐臥威儀.作務威儀.沐浴威儀等。

  六:行止威儀:即住觀道士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舉止所要遵守的規定。睡醒.聞鐘.下單.櫛發.洗手時都要持咒。咒語皆有一定,如睡醒時咒曰:當願眾坐,從迷入覺,一旦豁然。聞鐘聲咒曰:太音希聲,能悟證真。凡乎一舉一動,都要念咒不休。

  七:入食儀:即入食時亦必須念咒,如《全真晚壇功課經》中便有供養咒.出食咒.入食咒.結齋咒。如入咒曰:自然天廚食,吾今與加持。一粒遍十方,河共塵迷。飢渴永消滅,食之宴瑤池。今將與幽魂,功德不思議。

  八:沐浴威儀:《太上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云: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
  《黃籙簡文經》云:奉經威儀,登齋誦經,當沐浴以精進,若神氣不清,則魂爽奔落。齋戒必須沐浴。所謂沐浴威儀,即在《沐浴身心經》所規定的沐浴吉日及一定時辰內,以蘭湯沐浴,可以獲福長壽。在沐浴中及冠帶後,還有仰咽液、叩齒及唸祝詞。理髮將髻及沐頭散髮之時,也要叩齒及唸祝詞。如沐浴詞有: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煉,罪滅福生,長與五帝,齊參上靈等。櫛沐浴祝詞有:太帝散華,玄歸大神,今日元吉,理髮沐塵,辟惡除患,長生神仙等。

  九:服飾威儀:道士服飾,古無定制,自南北朝劉宋陸修靜立道服之後,道士服飾始有儀法。所謂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始著於世。

  《傳授經戒儀注訣.衣服法第九》說:衣者,身之章也,道俗不可混雜。規定道士必須具葛巾.單衣.被履.手板五件,皆應新淨,勿用故敗。富不得奢靡,貧不得穢陋.調和中適,依按師儀。 規定巾帽服飾褲衫裙襦行滕臂衣各二,能夠換洗新淨,如果有三件則要施與給人。

  據《道書授神契》云:後世孔子徒之服,隨國俗變;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
  故道士的服裝依然為古服。現在道服約有六種:

  大掛: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
  得羅:袖寬一尺八寸,長隨身,大禮服。以上衣服均為藍色。
  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受戒用,黃色。
  法服:方丈大典用,紫色。
  花衣:出外念經用,雜色。
  未受戒道士之大掛及得羅均應為黃色。
  道士所戴頭巾有九種即: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九陽巾。
  道士所戴道冠為四種:即偃月冠、五嶽冠.蓮花冠.三台冠。
  道士曾受初真戒者用綸巾,戴偃月冠。
  曾受中極戒者用三教巾,戴三台冠。
  曾受天仙戒者用沖和巾,戴五嶽冠。
  又道士一般著白襪.雲履或青鞋。

  十:法器與供器:
  法器:指道士作法事時所用的器具,如寶劍.令旗.令箭.敕令牌.天蓬尺.鎮壇木等,道士將這些器具列置於法器架上,謂法器有拘劾神鬼之用,道士壇醮誦經時所用的樂器,如鐘.磬.鐺.璈.盂.鈴.鼓,亦稱法  器。
  供器:指香案上所陳列的器皿,如香爐.臘台.花瓶.香筒.果盤.淨盂,殿堂.道壇所陳設之神幔.歡門.靈幡.桌圍.跪墊等亦為道教儀範所必需之物。

其它儀範格法尚多,均表現道教在各方面的定型。道教強調一切宗教活動要如法如 儀,也就是沿襲道教這些威儀。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