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節:陶弘景開創茅山宗 稍後於陸修靜,南朝又出了個卓越的道教學者陶弘景。他對以往流行於南朝的葛洪金丹道教.楊羲的上清經籙道教以及陸修靜的南天師道,又進行了總結和改革,開創了對後世道教發展有深遠影響的茅山宗。陶弘景及茅山宗,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者,謚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人(今江蘇南京市)。他的一生,經歷了南朝宋.齊.梁等三個朝代。於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方物.醫術.本草等無不通曉。他曾從陸修靜的弟子孫游嶽學道教符圖經法,算是陸修靜的再傳弟子。《雲笈七籤》卷五李渤述《真系》: 今道門以經籙授受,所自來遠矣。……其陸(修靜)君之教,楊(羲)許(謐)之胄也。陸授孫(游嶽)君,孫君授陶(弘景)君。陶君搜摭許令(謐)之遺經略盡矣。 據《茅山誌》說,孫游嶽有弟子百餘人,唯陶弘景是他的入室弟子,經法誥訣,悉相傳授。 陸修靜生平總括三洞,力闡道教;孫游嶽甄汰九流,潛神希微;而陶弘景生平對道法之勤求窮究,著述道書之豐富,較之陸孫均有過之,可說是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他不僅繼承了楊許所傳之上清經籙,更是廣泛搜訪楊許三君之遺跡,據以纂《真誥》;他不僅重齋儀,更兼重燒煉黃白及醫藥服餌;他不僅力闡道教,更且主張三教融合,法無偏執;他不僅重道教經籙,更且重儒家讖緯。陶弘景所創茅山宗之特點,也就在於以《上清》經籙為主而兼融並蓄諸派道法及釋.儒的思想。 陶弘景一生勤於著述,纂《真誥》.《登真隱訣》,注《老子》等帕二百餘卷,其中最著名的道教典籍為《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及《真靈位業圖》。 陶弘景茅山宗傳經,最重三君(楊羲.許謐.許翽)手跡。即東晉哀帝興寧年間(公元三六三至三六五年)楊羲.許謐等托言眾真降授所留手書遺跡。並據南齊頤歡所整理真人口授之誥,纂而為《真誥》。 據《雲笈七籤》卷一百七引陶翊《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記載: 先生以甲子.乙丑.丙寅三年お之中,就興世館主東陽孫游嶽咨稟道家符圖經法。雖相承皆是真本,而經歷模寫,意所未愜者。於是更博訪遠近而正之。成辰年(公元四八八年)始往茅山,便得楊許手書真跡,欣然感激。至庚午年(公元四九0年)又啟假東行浙越,處處尋求靈異。至會稽大洪山,謁居士婁慧明か。又到餘姚太平山,謁居士杜京產。又到始寧山,謁法師鍾義山。又到始豐天台山,謁諸僧摽及諸宿舊道士。並得真人遺跡十餘卷。 陶翊《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自注: 此一誥,並是晉興寧中眾真降授,楊許手書遺跡。頤居士已撰,多有漏謬。更詮次敘注之爾。不出外聞。 《真誥》卷十九云: 又按此書所起,以真降為先,然後眾究繼述。真降之顯,在乎九華;而頤撰最致末卷。又頤所記二許年月,殊自違僻。今謹依真口授檢求,又以《許家譜》參校,注名異同,在此卷後。 足見南齊頤歡纂之在前,陶弘景以其多有漏謬,故再加詮次敘注,並加增補。明《正統道藏》存《真誥》廿卷,其卷一至十六,為東晉人楊羲.許謐托言真人口授之作;卷十七.十八為楊許書疏;卷十九.廿為陶弘景撰述。 《真誥》的內容,據《真誥敘錄》原注: 《真誥.運題象》第一(原注:此卷並立辭表意,發詠暢旨,論冥數感對,自相儔會。分為四卷); 《真誥.甄命授》第二(原注:此卷並詮導行學,誠歷愆怠,兼曉諭分挺,炳發禍福。分為四卷); 《真誥.協昌期》第三(原注:此卷並修行條領,服御節度,以會用為宜,隨事顯法。分為二卷); 《真誥.稽神樞》第四(原注:此卷並區貫山川,宣敘洞宅,測真仙位業,領治所闕。分為四卷); 《真誥.闡幽微》第五(原注:此卷並鬼神官府,官司氏族,明形識不滅,善惡無遺。分為二卷); 《真誥.握真輔》第六(原注:此卷是三君在世自所記錄,及書疏往來,非真誥之例。分為二卷); 《真誥.翼真檢》第七(原注:此卷是標明真緒,證質玄原,悉隱居所述,非真誥之例。分為二卷)。 《真誥》是研究茅山宗源流的重要文獻,也是研究宗教史的重要資料。其中曼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已吸收佛教《四十二章經》中的地嶽托生之說。授佛入道,這是陶弘景及茅山宗教義的特徵之一。 陶弘景的另一重要道書則是《真靈位業圖》。按茅山宗的觀點,排列神仙系統,把眾多的神化分成七級,每極有中位之神,左位及右位居於輔佐地位之神。第一級中位為元始天尊,第二級中位為玉宸玄皇大道君,以下依次是金闕帝君,太上老君,九官尚書.定籙賀君.酆都大帝。這證明茅山宗以元始天尊為最高之神;又顯示道教神仙系統中列入了地嶽之神北陰大帝。 《真靈位業圖》第二級左位並列的是赤松子.茅盈.許穆,右位並列的是許玉斧.魏華存。陶弘景把茅山宗的有關人物置於高級地位,明顯的是要突出茅山宗在道教的地位。第三級的左列從關令尹喜.葛玄開始,到顏回.孔子.黃帝.堯.舜.禹.周穆王等,而右位才是老聃,這說明陶弘景把儒家認為的聖賢從堯舜到顏回引入了道教神團,同時把老聃也只是視為同孔子一樣的聖賢。第四級左列有張陵, 右列有徐福,葛洪,這說明茅山宗也還是信仰符籙及金丹道的。第七級地獄之神中 ,左位羅列有秦始皇.周文王.漢高祖.漢光武.周武王.齊桓公.劉備等,大概 是認為比較嚴厲冷酷的君主,才適合擔任地獄之管理者。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 乍看似乎無聊,實際上是當時門閥士族嚴分貴賤等級的反映。早期道教原本亦有仙 籙,《真靈位業圖》不過是過去道教仙籙的演變和發展。陶弘景革新道教,意在適 應當時社會之需要,而使道教規制化,將當時朝庭官階制度引入道教,晝構出天上 的朝庭,實際上是為人間之等級制度制造了宗教依據,這對於維護當時執政制度是 有利的。 正因為此書乍看不盡合宜,且陶弘景從子陶翊《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又未列此書名,故後人頗以為多才多藝的陶弘景,不大可能為此荒唐之作。余嘉鍚《四庫 提要辨證》卷十九對此問題曾加以辨證: 弘景肯作《真誥》,未必不可作此書。《道藏》尊字號《陶隱居集》載有此書之序,相其文詞,實出六朝人之筆,非出偽托。雖《雲笈七籤》卷一百七,弘景從子翊所撰《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篇末詳列弘景撰集名目凡卅六種,二百一十九卷,並無此書之名,似有可疑。然翊自注云:又有圖像雜記甚多,未得一一盡知也。 則弘景之著述,翊容有未知,不足深怪也。 我以為此說是中肯的。若謂此書荒唐,則《真誥》.《夢記》.《冥通記》孰不荒唐? 陶弘景的《登真隱訣》が與《養性延命錄》乃是採摭前代道書中之諸 真傳訣及諸家養生理論與方術,是道教較早的關於修真法訣的綜合著作。明《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遜帙有《登真隱訣》三卷,述玄州上卿蘇林き傳訣並 誦《黃庭經》.煉神等法。其上卷論真符.寶章及頭中九宮;中卷記朝拜.攝養.施用.起居之道卅七事,誅卻精魔.防遏鬼試之道六事,服御.吐納.存注.煙霞之道九事.眾真授訣三則;下卷敘誦《黃庭經》法及入靜.章符.請官等修身養性.延年卻老.治病制鬼之法。明《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臨帙有《養性延命錄》二卷,《雲笈七籤》卷卅二亦有節本。其序中亦謂該書係採摭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的前彥養生要語,了刪棄繁蕪,類聚篇題以成書。書分上下兩卷,卷各三篇,上卷載教誡.食誡.雜誡.祈禳,下卷述服氣療病.導引按摩.御女損益及養性延命之理論及方法.書中引用古籍及前人言論達卅多種,如嵇康注《老子養生篇》.嚴君平《老子指歸》.《道德經河上公注》以及道教重要經書《大有經》.《 小有經》.《妙真經》.《黃老經》.《服氣經》.《玄示》.《黃庭經》等。其中引《仙經》曰: 我命在我,不在於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由恣意極情不知自惜,故虛損也。 又引張湛《養生集敘》曰: 養生大要,一曰 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以往,義可略焉。 這是魏晉南北朝道教修真養生的基本精神與途徑,陶弘景頗為重視。 陶弘景陶弘景在修真養生問題上,主張形神雙修,養生與煉形並重。《養性延命錄》說: 夫稟氣含靈,惟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於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用則斃。……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 陶弘景《答朝士訪仙佛兩法體相書》中也說: 今且談其正體,凡質象所結,不過形神。形神合時,則是人是物,形神若離,則是靈是鬼。其非離非合,佛法所攝;亦離亦合,仙道所依。 又說: 仙是鑄煉之事極感變之理通也。當埏植以為器之時,是土而異於土,雖燥未燒,遭濕猶壞,燒而未熟,不久尚毀。火力既足,表裡堅固,河山可盡,此形無滅。假令為仙者,以藥石煉共形,以精靈瑩其神,以和氣濯其質,以善德解其纏。合法共通,無礙無滯。欲合則乘雲駕龍;欲離則尸解化質;不離不合,則或存或亡,於是各隨所業,修道進學,漸階無窮,教功令滿.亦畢竟寂滅矣。 這些均表明茅山宗所主張的修真養性的基本理念。隋唐五代茅山宗道教在修持理論及方法上,便是循此而發展。 陶弘景也從事金丹燒煉,曾著《合丹藥諸法式節度》一卷.《集金丹黃白方》一卷.《太清諸丹集要》四卷.《煉化雜術》一卷。據《梁書》卷五十一《陶弘景傳》記載: 弘景既得神符秘訣,以為神丹可成,而苦無藥物,帝(梁武帝)給黃金. 朱砂.曾青.雄黃等。後合飛丹,色如霜雪,服之體輕,及帝服飛丹有驗ぎ,益敬重之。……天監中獻丹於武帝,中大通初又獻二丹,一名善勝,一名成勝,並為佳寶く。 陶弘景亦事儒家圖讖,據《梁書.陶弘景傳》記載: 齊末為歌曰水丑木為梁字,及梁武帝(蕭衍)至新林,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及聞議禪代,弘景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令弟子進之。武帝既早與之遊,及即位後,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 《隋書.經籍誌》記載: ……武帝素與之遊,及禪代之際,弘景取圖讖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獻之,由是恩遇甚厚。 陶弘景主張儒.道.釋三教調和,兼容並包。他撰《茅山長沙館碑》中說: 萬物森羅,不離兩儀所育;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 又在授弟子陸敬遊《十資文》中說: 崇教惟善,法無偏執。 陶弘景創茅山宗援佛入道,也是出於敬重佛法,據唐釋法琳《辨正論》卷六《內異方同制旨》說: (道士沖和子與陶弘景)常以敬重佛法為業,但逢重僧,莫不禮拜;岩穴之內,悉安佛像。自率門徒受學之士,朝夕懺悔,恆讀佛經。 又說: 《陶隱居內傳》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禮。佛堂有像,道堂無像。 《梁書.陶弘景傳》亦記載: (陶弘景)曾夢佛傳授其菩提記云: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 又載陶歿前遺囑: 因所著蕭衣,上加生祴裙及臂衣襪冠巾法服,左肘錄鈴,右肘藥鈴,佩符絡左腋下。繞腰穿環結於前,釵符於髻上。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明器有車馬,道人道士,並在門中,道人左,道士右。 足見陶弘景是佛道雙修,而以信奉道教和從事道教活動為主。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佛學日漸興起圯,道教在理論上相形見絀,客觀上促使道教向義理化發展,否則便會衰敗湮沒,因而為適應社會而發展,道教不斷出現新的宗派,陶弘景開創的道教茅山宗(道教經籍授受派)便是一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階級問題.民族問題反映在意識形態之領域,儒.釋.道三教互爭地位.互爭正統之紛爭不息乞,猶以佛道之間更是爭論不休,佛教攻擊道教的主要內容可見《弘明集》和《廣弘明集》,道教攻擊佛教的著文則有頤歡《夷夏論》.張顒《門論》.齊道士《三破論》.王浮《老子化胡經》等。陶弘景則不同,採取三教調和,佛道雙修的態度,其意在創造一種以道教為主體(在道教又是以上清派為主體)的.兼容儒.釋的新宗教,調和社會思想矛盾,維護君主統治的社會秩序。這個新宗教,就是道教茅山宗。 道教向前跨進了一步,以新的面貌呈現於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