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曹魏之約制道教與道教之傳播

  魏時,太平道隨黃巾起義之失敗而衰微,五斗米道隨張魯之歸順曹操與移民北遷,形成組織分散,其勢大減。在經歷黃巾起義之後,魏朝廷深知對方士之活動忽視不得,因而採取了約制政策。

  據張華《博物誌》謂:
  (魏太祖曹操)又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陀.甘陵甘始,陽城卻儉無不畢至……。

又據曹操樂府《氣出唱》《精列》等亦具有神仙思想,羨慕服藥長生。似 乎曹操招致方士純粹是為了謀求養生方術,其實曹操的用心遠不止此。《三國誌.華陀傳》引曹植《辨道論》說:

  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廬江有左慈,陽城有卻儉。始能行氣導引,慈曉房中之術,儉善辟穀,悉號三百歲。卒所以集之於魏國者,誠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眾,行妖慝以惑民,豈復欲觀神仙於瀛洲,求安期於海島,釋金輅以履雲輿,棄六驥而美飛龍哉?自家王與太子及余兄弟咸以為調笑,不信之矣。

曹植還曾考試過卻儉.左慈.甘始等人之術,曹植認為這些方士若遭秦始皇.漢武帝,則復為徐市.奱大之徒也。

  被曹操招致的方士們的處境如何呢?曹植《辨道論》中說:
  然甘始等知上遇之有恆,奉不過員吏,嘗不加無功,海島難得而遊,六黻難得而佩,終不敢進虛誕之言,出非常之語。

這實際上是被控制了。

  又《三國誌.華陀傳》注引魏文帝(曹丕)《典論》談及卻儉.左慈.甘始等之方術,謂:
  初,儉之至,市茯苓價暴數倍。議郎安平李覃學其辟穀.餐茯苓,飲寒水,中泄浰,殆至殞命。後始來,眾人無不鴟狼頤,呼吸吐納。軍謀祭酒弘農董芬之過差,氣閉不通,良久乃蘇。左慈到,又竟受其輔導之術,至寺人嚴峻往從問受。閹豎真無事於術也,人之逐聲,乃至於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術,自以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從至京師。會和平病死,邕因葬之東陶。有書百餘卷,藥數囊,悉以送之。後弟子夏榮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寶書仙藥。劉向惑於《鴻寶》之說,君遊眩於子政之言,古今愚謬,豈唯一人哉。

  曹丕斥貶信仰神仙方術為愚謬。曹丕還禁止吏民禱祝老子。按苦縣有老子之廟,漢桓帝曾遣中常侍左悺祠之,魏文帝視其樓屋傾頹,乃令修整,但於黃初三年又頒布敕令
  告豫州刺史:老聃賢人,未宜先孔子,不知魯郡為孔子立廟成未?漢桓帝不師聖法,正以嬖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此祠之興由桓帝,武皇帝以老子賢人,不毀其屋。朕亦以此亭當路,行來者輒往瞻視,而樓屋傾頹,儻能壓人,故令修整。昨過視之,殊未整頓,恐小人謂此為神,妄往禱祝,違犯常禁,宜宣告吏民,咸使知聞。

他認為老子只能說是賢人,並非神.聖,對賢人可以尊重,但不准當作神而立祠禱祝,並且說這是常禁。又黃初五年十二月下詔云:
  叔世衰亂,崇信巫史,至乃宮殿之內,戶牖之間,無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設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執左道論,著於令典。

足見曹操.曹丕均有鑒於黃巾之亂,嚴為防範,對道教是實行約制政策。

  到魏明帝曹叡時(二二七至二三九年),態度有明顯改變,據《三國誌.吳主傳第二》記載:
  魏明帝太和四年,……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及仙藥,止此洲不還。

曹叡也有此意於尋覓神山仙藥了。這時張魯之婿燕王曹宇曾一度為大將軍,這時天師道的傳播是有利的條件。

  正由於曹叡對方士採取明為招致而實為約制的政策,這也使方士們得以親近門閥貴族。達官貴人喜神仙方術者不少,如議郎李覃學辟穀,軍謀祭酒陡弘農董芬之習吐納等,又有一些著名的文人如嵇康.何宴.王弼等既好老.莊之書,亦好養生之術,並為之著書立論,如嵇康著《養生篇》,宣揚若安期.彭祖之倫,可以善求而得。這便是導致神仙方術與玄學相結合,到晉代便確立了以宣揚金丹道為主的神仙理論體系,同時也出現予為門閥貴族服務的支派。

  曹操平漢中後,拔漢中之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五斗米道之徒民被迫北遷魏地,因而五斗米道原來的組織體系便被分散,祭酒徒眾分散各地。也正由於這樣,五斗米道在北方民間傳播開來,至西晉末,東晉初,五斗米道在江南也盛行起來。東晉江南五斗米道為孫恩起義提供了宗教外衣,同時五斗米道與江南民間信仰相結合,又演化出了三洞經籙。

  道教的分化,在魏晉便開其端倪了。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