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城隍信仰的探討
作者:李天錫
石獅城隍系永寧城隍“敕封忠侯”于清順治辛丑年1661年遷界之時從永寧移駕而來
,于康熙丁未年1667年在“券內”村今石獅寬仁街建造城隍廟。據傳,石獅城隍非
常靈應,前往焚香膜拜者絡繹不絕。城隍廟的興盛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繁榮,該廟所
在地便命名為“城隍街”。由于“城隍街”的發展,人們愈發認為城隍威靈顯赫。
于是,附近的五星、新華、新湖等村的百姓相繼迎請城隍分身到各自村中供奉。隨
著石獅城隍信眾範圍的擴大,逐漸有人把其分靈、分身、分香、分爐帶往其他地方
乃至台、港及海外各地供奉,約 200餘處。因而石獅城隍遂成為一尊名聞國內外的
民眾廣泛信仰的神。本文擬就石獅城隍信仰在國內外傳播的情況及其他有關問題略
作探討。
一:在國內各地的傳播
據傳,無論封建時代或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每當失竊、械斗等案件不能解決
時,便延請石獅城隍坐鎮察處,大多可獲圓滿解決。清道光初年,晉江英林發生一
起案件,雖經官府多方偵察,均未能破案,後延請石獅城隍前往斷案,果然迎刃而
解,水落石出。于是,石獅城隍威名大振。英林下柯坑等村民眾便迎請石獅城隍分
靈前往奉祀。1924年,晉江縣前港18個村與後港20餘村因風水爭端而釀成械斗,牽
涉近百村,損失慘重。後延請石獅城隍巡視兩方地界,督令他們拆除各自的防御工
事,方消彌這場持續半年多的大規模的封建械斗ヾ。20世紀30年代,石獅附近蚶江
蓮埭村的強、弱房即蔡氏與林氏械斗;祥芝東埔與伍堡械斗,也均因延請石獅城隍
巡境解決,方得以平息。因而石獅城隍信仰日益深入人心,東埔等不少村落也因此
敬奉石獅城隍。
20世紀30年代,永寧洋厝村旅菲華僑李祖乳返鄉欲建造南面樓房,因動用鄉人
土地頗為艱難,乃先組織“父母會”即婚喪喜慶互相幫助之民間組織,接著迎請石
獅城隍為盟主。于是,該樓得以建成,石獅城隍遂成為其家中鎮宅之神。由于該村
不少人參加“父母會”,信仰石獅城隍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石獅城隍已經成為該
村的擋境神之一ゝ。類似事例,不勝枚舉。
由于上述傳說,石獅城隍除了分靈、分香到以上石獅附近一些村莊以外,還分
身、分爐到晉江龍湖中山街、永和四石柱村、南安邦吟村以及惠安等不少地方。
20世紀50年代以後,尤其是十年“文革”動亂期間,石獅城隍廟遭受嚴重破壞
。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石獅城隍廟于1989
年獲準重新開放。
隨著石獅民營經濟的興起,全國各地到石獅經商、辦企業及打工者不少,石獅
城隍信仰的範圍也隨之擴大。據目前統計,全國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除新疆
外,其他各地均有人前來石獅城隍廟焚香膜拜。著名僑領陳嘉庚先生于20世紀50年
代也曾前來該廟行香ゞ。
二:在台灣、香港的傳播
明、清時期,石獅與台灣就有頻繁的商業往來,因而不少人移居台灣。于是,
石獅城隍信仰便隨著這些往台商人及移民傳播到台灣。清乾隆年間,有人把石獅城
隍香火帶往台灣鹿港,建廟供奉,這是台灣最早的石獅城隍廟。它在台灣又有不少
分廟。清末,寬仁村民王年以又把石獅城隍香火帶到台灣去,並在台南市西區米街
今新美街家中把它與“廣澤尊王”、“清水祖師”一起供奉。據悉,石獅城隍等神
明曾化解該家族無數災難。20世紀30年代,王年以子孫把祖宅改建為“忠澤堂”,
仍奉祀石獅城隍及廣澤尊王、清水祖師,供人膜拜々。忠澤堂石獅城隍又分香、分
身、分爐到台北、台中及彰化等地。
50年代以來,石獅人大量移居香港,石獅城隍信仰地隨著這些移民在香港傳播
開來。石獅寬仁旅港同鄉會在北角購置一層樓房,作為石獅城隍廟。筲箕灣、魚涌
以及九龍尖沙咀十多處也均有人設龕、壇供奉石獅城隍ぁ。
三:在海外的傳播
石獅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各地,石獅城隍信仰也隨著他們的足跡在海外各地傳播
。清末,有人把石獅城隍香火帶到菲律賓馬尼拉,後來建造青龍殿把它與“大巡爺
”一起供奉。同時,大蔡經少也把石獅城隍香火帶到宿務,在家中供奉。據說,在
太平洋戰爭期間,該城隍保佑了全村群眾的生命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宿務
光復以後,外逃之群眾返回村里,便建造宮殿供奉石獅城隍あ。民國年間,石獅王
源順家族出國之人也把石獅城隍香火帶到菲律賓,後在馬尼拉創建石獅城隍廟。晉
江西濱村林氏華僑即于清末把石獅城隍信仰傳播到緬甸。1983年,緬甸旅緬晉江公
會特派員前來迎請石獅城隍分靈該地,並于1987年在仰光建成一座四層大樓,“底
層正中寶殿供奉石獅城隍,左側寶殿為城隍夫人,右側寶殿供奉福德正神。第二為
會議所。”ぃ甘馬育福同仁城隍廟同樣供奉石獅城隍。馬來西亞檳城州大普公壇也
供奉石獅城隍。據悉,新加坡、泰國也建有供奉石獅城隍的廟宇。い
隨著港澳台同胞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再移民,石獅城隍信仰也開始向歐美一帶傳
播。幾年前,已經有人把石獅城隍的香火帶往加拿大供奉。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
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ぅ石
獅城隍信仰自然也是這種“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的一種反映。
可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質生活也有
了很大改善,石獅城隍信仰為什麼會還繼續存在呢筆者以為,這是人民群眾“精神
寄托”的一種慣性延伸以及石獅城隍的文化積澱,即中國傳統文化統一性、連續性
的一種表現。
城隍信仰是我國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信仰,充滿著對幸福未來的熱烈憧憬和對真
善的不懈追求。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表現形式,又具有中國
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石獅城隍信仰在國內外傳播還有一定現
實意義。
一:促進社會安定和進步
目前,到石獅城隍廟行香朝拜者,除新疆外,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人
前來;從人員構成來看,除了相當部分是家庭婦女等普通群眾以外,還有不少企業
家和社會青年。他們前往膜拜,都是有求于神明,也就是有問題、有困難希望求得
解決。由于石獅城隍與其他一切神明一樣,最基本的準則就是懲惡揚善,因而大部
分有求于神明的人都會比較自覺地遵紀守法,講道德,做善事,杜絕不文明行為。
據悉,不少本地青年到石獅城隍廟行香以後,不再參與拉幫結派,鬧事斗毆,從而
減少了不穩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安定。
石獅城隍廟香火鼎盛,不少善男信女經常為城隍出錢添油,捐款贊助,因而該
廟每年都有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該廟又把信眾的捐款回報社會,早在20世紀30年
代,該廟就捐款贊助愛群小學辦學。近幾年來,更為石獅市的城鄉建設、文教事業
、扶貧濟困、支援災區以及“希望工程”提供了不少資金。這一切,對于石獅乃至
全省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密切海峽兩岸聯系
由于石獅城隍神像大部分是台灣同胞從大陸故鄉帶到台灣供奉的,因而石獅城
隍在他們的心目中也就成了故鄉的象征。
自1989年石獅城隍廟重新開放以來,就有台灣靈興宮,台南忠澤堂、台北金闕
凌霄殿、高雄永靈殿等組團前來謁祖進香,其中兩團最大者均達 400多人,另一團
達 200多人。1999年元月14日,石獅城隍廟舉行落成開光慶典,台灣省台南忠澤堂
、鹿港城隍廟、台灣三峽、台灣西羅殿等均組織慶典團前來參加慶祝活動。這是他
們不忘木本水源的生動體現。這種由神緣引起的濃鬱鄉情的心靈溝通,是任何其他
強制措施所替代不了的,它必將為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作出有益的貢獻。
三:溝通中外文化交流
華僑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早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旅菲華僑就捐款前來
重建石獅城隍廟東西廳;光緒甲辰年1904年又捐資翻蓋中殿;1933年再籌資重修後
殿東西廳及戲台。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以石獅城隍信仰為紐帶的中外文化交流又逐
漸得到加強。如前所述,緬甸旅緬晉江公會曾派員前來迎請石獅城隍分靈該地,並
建造大樓,既供奉石獅城隍,又作會所。該廟于1992年舉行第二次進香巡境活動。
事前,因城隍乘坐之輦轎尚付厥如,便呈函石獅城隍廟董事會,請他們繪制圖樣郵
寄,以便依樣制作。う石獅城隍廟很快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從此兩廟聯系密切。新
加坡、馬來西亞城隍廟的有關人士曾特地到石獅城隍廟訪問、聯絡。馬來西亞大普
公壇贈送石獅城隍廟一個“神靈降福”的小鏡台。馬來西亞大夫廟還捐款贊助重建
石獅城隍廟。1996年農歷3月初9日,以黃以福、吳永安為團長的菲律賓馬尼拉青龍
殿進香團一行48人,經過三年籌備,終于前來石獅城隍廟謁祖進香,並迎請一尊城
隍金身回去。1999年元月14日,石獅城隍廟舉行落成開光典禮時,石獅市旅菲各鄉
聯合會特地組織慶典團前來參加慶祝活動。
由于石獅城隍信仰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在這種宗教聯
誼活動中,必定會引發海外華僑華人的故國之思,進一步加強他們與祖籍地之間的
密切聯系,進而促使他們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注釋﹕
ヾ施伯箴﹕《前後港大規模械斗概況》,《晉江文史資料》第三輯,第133頁,晉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組編。
ゝ訪問李永堂先生筆錄,1993年8月3日。
ゞ訪問石獅城隍廟董事會董事陳贊燈先生筆錄,1996年2月24日。
々《凌虛禪學緣由》,台南凌宮、慈佑社、台北金闕凌雲寶殿、慈航功德會印。
ぁ訪問石獅城隍廟董事會董事王純獻、洪大民諸先生筆錄,1996年7月1日。
あい訪問陳贊燈先生筆錄,1999年2月22日。
ぃ《旅緬晉江公會城隍廟落成紀念特刊》第122頁。
ぅ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期全集》第二十卷,第341頁。
う“旅緬晉江公會城隍廟”農歷辛未年1991年八月廿四日呈石獅城隍廟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