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gif (3505 bytes)

 

致賀馬來西亞三清道教總會慶祝張道陵祖師聖誕

 

學術顧問:王琛發(鼎琛)教授

 

     “天師”一詞,本來就出現在秦代以前。《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向牧馬童子問路,轉而問如何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最後說:“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在馬王堆出土的《養生方·十問》也有“黃帝問于天師”的說法。可見在張道陵以前的道家文獻,“天師”是黃帝治理天下的指導者,也是向帝王和天下示範養生之道的指導者。

        到後來的道教,張道陵號稱“天師”,建立教團也稱“天師道”,顯然有淵源於前人說法的痕跡,可謂是帶有承先啟後的含義,認為教主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功法修為,都必須是在俗眾之上,本該是替凡間的帝皇指示天道的能人。

        道教的自由發展雖然導致派系眾多、傳承也不以一家一派為尊,但大家對於張道陵的敬重,正是由於“天師”的身份並非等閒。道教弟子之間,凡是自稱歸屬正一道統的,當然更應該以祖師的行誼為楷模、勤讀祖師傳下的經典,方才算是個合格的人物。若不先做好一個合格的人物,就無從當好一個道士。個人無道,如何有資格調動鬼神?不說是被鬼怪玩弄,也恐怕是心魔自作而不自知。

        我們不能諱言道教內部確有許多有待商榷之處。在近一個世紀例子,包括天師也不免要受他人責難。例如六十二代天師,其“天師”位子是奉承袁世凱的短命偽朝而受封,六十二代天師除了奉袁世凱為“聖主”,過後也曾經為了張勳復辟高興,以為清帝就要復位而到北京上表,結果被拘留。這確實是有違天道,也影響“天師”的崇高稱號。

        但是,我們要尊重的是天師道的傳統,是不以歷代張天師個人品格為標準的。我們尊重的,是道教各派系傳承,以及各道脈的傳承所內涵的道教文化,包括其中豐富的知識;尤其是道教傳統中,包括了戒律和經典支撐和教導的崇高價值。因此,就應當尊重制度,而不必為歷代天師的功過文飾其非,更不須聞過則怒。

        只是,道教內部也當以史為鑒,不搞盲目迷信、不自我閉塞、不夜郎自大、不獻媚權貴,要以黎民蒼生為重,這樣方才是合乎《道德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教導。

        所以馬來西亞三清道教總會等各個道教組織,在天師道成為當地道壇主流的馬來西亞,必須認識到當代天師道道脈傳承正應對天道嚴峻考驗,要活出天師道的生命力和受人尊重,更有賴靠個人真誠的修為。大家除了要弘揚道教文化,更必須謙虛而且謙和,如此方能有助確保道教徒之間正心誠意、和諧合作。各位還必須要有破邪顯正的決心,可謂任重道遠。

        僅以以上文字,獻與馬來西亞三清道教會諸位同道,望能共同自我警惕與反省。

        祈願道祖慈悲,佑我正道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