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毅璇
提要
道家思想與商業運用摘要: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道德經》中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到底代表者什麼?與社會發展商業運用有什麼關係?如何發展道教?這是我們每一位道教信眾都要清晰思想,只有正確的認識道---自然的規律,就知道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壯大道教。
道家思想是以追求天人合一,通過修煉到達成仙為最高境界,而最核心條件就是遵循自然。道家思想最經典之作《道德經》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精僻概述家萬事萬物都是以道的自然規律形成的。
而商業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道家思想與商業運用的關係必須追溯瞭解本源的秘密。
現代科學已經證實世界開創之初的狀態,與《道德經》所述,驚人的吻合。世界之初是宇宙中雜亂無序的氣,如混沌之初,通過碰撞及空洞吸引聚核爆炸而形成一個巨核能量體,此謂“道生一也“。核能運動中產生方位,時間,溫度差此謂“一生二陰陽也”。時與空的相互交融運動形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能量體,產生雷,電,水等自然現象,此謂“二生三”。再不斷的時空推移融合溫差冷熱變化,進而創造各種各樣立體的萬物形態,“三生萬物”的創世界開始了。
有溫度差,氣由原來無序狀態得以有序改變運動,冷熱變化產生雲,摩擦產生雷電雨,此謂“道生一”。雨水疑結在這個地球表面,一個是動態的,陸地是靜態的,水與陸地形成陰陽之物,此謂“一生二”。慢慢在水中孕育出單細胞物種,此謂“二生三”。物種在時空的推移,不斷分裂出適應環境的各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等等,此謂“三生萬物”的造物過程就是生命之初的過程。
世界的物種與生命體多了,而人類慢慢凸顯出與其他生命體不同的優勢----智慧。因為人類為了生存,通過遷移適應居住、利用工具改變生存條件、與大自然和野獸作鬥爭等等,有了更多智慧逐漸聚其在一起形成原始社會,可謂“道生一也”。有了思想就會創造想要的工具食物等,就有了創造的物質,此謂“一生二也”。社會發展中人類越來越適應環境,物質慢慢豐富,有些人就想滿足更多的需求,剩餘物質的交換是必然的,就開始使用石頭,貝殼,牛羊,金屬做為仲介進行交換,貨幣就產生了。此謂“二生三也”。由於人類不斷的滿足不同的需要,人類的個體不斷繁衍,也需要更多的物質產生與交換,貨幣“三”不斷在物質世界中交換創造更豐富的一切。此謂“三生萬物”的世界就形成了。這就是商業之初的形態。
所以道家思想是貫穿宇宙開始到物種起源社會開創,商業形成是一切事物的規律。商業發展就是“三”的出現,萬物發展是“三”的推動才能得到,故道教的發展也要經歷商業交換運用,也得有思想與物質的交換物質“三”即貨幣的推動,商業運用是道教發展的必然途徑和手段。因為要發展,就必須有陰陽,虛與實,思想與物質的交換,就必須有“三”即貨幣的交換存在。
而現代很多人把道家思想斷章取意,片面理解為:道就是自然而然,無為,什麼都不做,歸隱,無欲求,甚至藐視商業行業,其實是一種逃避,無知的表現。這樣做絕對發展不了道教。
那歷史與現代為什麼不斷重演著戰爭,使社會與商業出現蕭條?因為這個“一”思想出現問題了。《道德經》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道德經》三十章日: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領導階層的思想發生改變,過多物質追求發展,勢必自私貪欲心態產生,掠奪弱小者的物質占為己有不可避免,就打破道的平衡。一物偏大,物質和精神”二“發展不平衡,不能相互制約,陰陽就會失調,就是不道,就會有戰爭而混亂,阻礙社會的發展。商業肅條,道教也得不到發展,道教與社會發展相符相成,缺一不可。
那如何發展道教呢?如何結合商業運用呢?我們必須把道家思想中所代表的含義悟通。
道:自然規律。
道教:一群信仰與悟透道家思想的人組織的群體。這些人生活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工作與愛好,但都想追求神仙的生活,當神仙。
道生一:最高思想。追求神仙的自由生活。應該是想做喜歡的事,有吃有住去哪裡都可以,沒有貧富,壓迫,掠奪剝削,貪婪等的不同世界。它是無形的,卻有能量,能聚積所有這種思想的人(物質)產生更大物質的核心。
一生二:物質與精神追求。創造物質是精神追求的產物,而不是掠奪別人的物質。
二生三:物質與精神追求的交換物——貨幣(有無形或有形),推動交換的力量。
三生萬物:貨幣與思想的交換中,隨著時空推移而創造更多物質與精神追求各種形態。
道教發展,以上也缺一不可。
歷史張天師開創道教之初的五斗米道就是一個真實道教思想與商業運用的成功史例。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內戰不斷,道之失衡,張天師棄官歸隱山林研究道,追求最高境界成仙,過神仙的生活,他宣導各人所需、各人而作、各人所求,沒有壓迫戰爭,每個人用五斗米入教,需要時再各自從米庫中取米吃,每個人都各置其職,沒有私欲,和諧發展。領導者不用管理,只是讓每個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給自足又統一供已和給予,這就是人間和諧的生活,社會和諧發展。《道德經》五十七章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只給思想指導,讓信仰道的人開悟,做自己的事,追求太平世界。
那為什麼道教在歷史的長河中浮現不斷?因為在物質世界不變增多,科技不斷發展,人口不斷壯大,思想也要隨著社會發展,適應萬物發展的規律,才能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發展。道教發展也需要在傳統的道家思想指導下去適應當下的環境發展。
如何發展當世的教道?建立教道的神仙體系發展模型: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負陰而陽,沖氣以和”的發展規律指導下,運用好“三”商業貨幣形態的力量推動向前發展。
“一”:思想,神追求成神仙過的日子。神仙的世界就是一個天下太平的大同世界。
“二”:物質與精神追求,陰陽平衡發展,創造不同的物質與研究發展中的智慧。這些智慧在“一”種思想的指導下,不斷研究解決物質世界中的問題而平衡發展。
“三”:貨幣。發展需要有動力,陰陽虛實的交流,物質創造與精神追求的交換,力量根本。所謂無商不養道,道教發展必須借助商業運行得以發展壯大。
獲得的方式歸三種:
1、如以前教道都有廟產,自給自足有多餘產品,用於交換道門所需;
2、不斷研究的道教山醫命卜相五術,琴棋書畫等傳統文化,解決所求者的困難而換取;
3、成立道學院等高級學府及研究中心,培養道家思想運用於當今各行業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長大後在社會中成為各專業的中流砥柱並得到財富的同時,感恩師與母校道學院給予的智慧,贈與回饋道學院的發展,使培養更多道教人士。這也是最可取的道家發展方式,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國外學府一樣,培養了近代各國的領導者,引導著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而如果中國重視恢復整理傳統道教,開辦到學院等高級學府,培養人才進入國家領導層,把道家思想運用於管理國家之中,那將是世界萬物發展的新時代。《道德經》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萬物”:物質世界和精神追求在“三“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更多物質滿足不同人們的需要。
“和”:
國家人才各盡所能,百業興旺,各個社會形態,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人才配置又各負其職,形成一個巨形又和諧的生態圈,其形外表如不倒翁,內部如蜘蛛網一樣相互聯繫,一旦外部侵入者入侵,或內部有缺失,蜘蛛馬上知曉,各職人員部門並立刻守衛與抗禦修復,使之無損又不斷壯大、永續發展。物質豐富大同天下,道教得以發展,給國家及人民指引了方向;反之國家及人民又信仰貢獻自己的力量,國家利用道家神仙體系模型發展,如一個不倒翁一樣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不斷內部和諧發展壯大。如《道德經》三十五章曰:“執大家,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這就是人間的神境,道教發展與商業運用完美結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