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gif (3505 bytes)

太極拳是道教適應社會的產物

 

劉嗣傳:中國道教學院學員

  太極拳,作為運用我國傳統道家哲理、陰陽學說和五行八卦演變之法,結合人體內外運行規律,形成剛柔相濟、動靜相間的健身防衛的優秀武術拳種,現已形成一種東方特色的太極文化浪潮,波及蔓延當今世界各個角落。蔚為大觀的太極拳文化,既含有事物本質規律,又富有為人哲理、處世原則,更有優美的人體運動造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讓人解讀不盡。

  現代生活節奏和工業文明的生存方式,需要太極拳這種調節劑來滋潤人們的身心;無論是現代生活造成的各種慢性病、職業病,還是人們心靈上的自危感、信仰危機,都可以從太極拳的鍛煉中得到很好的預防、治療,以至安慰和解脫。太極拳本身對人類身體健康是不藥之良藥。用強健的身體投身到火熱生活,健康長壽,享受人間和諧、幸福美滿的日子,也是與道教追求長生久視,重生貴生思想一致的人生主張。太極拳典型體現道教“清靜天下正”、“柔弱勝剛強”、“反者道之動”等教理教義思想,是道教理論思想在拳架形體上的充分反映。道教與太極拳從內涵到形式都有一脈相承的姻緣。所以推廣太極拳,也是弘揚道教文化,是道教適應社會的有利途徑之一。

  一、當今社會呼喚太極拳

  筆者曾在河南焦作參加過“2000年中國·焦作(溫縣第六屆)太極拳年會”。參加大會有182個團隊,其中包括23支國外代表隊。其開幕式規模之大,格調之高,出乎當初的想像,為當今同類集會之冠。借太極拳這一傳統文化形式,辦成融開發市場、旅遊商貿、文化娛樂、全民健身、大眾參與的特色文化活動,已成為當今人們借題發揮的活動內容之一。許多地方打起這一文化牌,僅我所知還有邯鄲永年、湖北武當等地,經常都有搭太極之台,唱經濟之戲,風風火火地熱鬧一陣子。從我走過的地方(包括國外)和所知資訊:古老的太極拳越來越受到當今世界人們的喜愛。美國有大學設置太極拳課程;德國的經理們熱衷於早晚練太極拳;英國的紳士尋覓中國的太極拳師傅;俄羅斯暢銷太極拳書籍。全世界有難以統計的太極拳協會組織……。而這些僅僅是“太極熱”的外在景象。

  鍾情太極拳,來源於關愛生命之健康。當今時代,科學昌明進步,經濟飛速發達,生活條件改善,人們越發意識到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現代快節奏的生存空間,事業上的競爭、繁忙的工作、日新月異的聲光資訊,給人們心理帶來無形壓力,造成精神緊張,心態往往失去平衡,他們可以從太極拳中精神放鬆,調節身心平衡;現代緊湊的工作程式,電腦化操作,使人體運動量過少而身心失衡,容易患上盛下虛之症,這更需要太極拳的保健功用;世界人口老齡化現象漸漸突出,可以用太極拳來防止老年病的發生,用健康之體,閃現夕陽紅的餘輝,安居度晚年。物質生活改善,但環境相對惡化,生命的凝聚與耗散失衡,多種職業病,“現代生活文明病”,盡管醫藥進步,光靠藥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太極拳整體活動和下肢運動,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許多這類“社會並發病”。還有出於治安的顧慮,人們渴求既能健身、又能防身的太極拳體育運動。

  人們為生活而奔波,“名”“利”之外,生活信仰空虛,付出疲憊的勞作後沉思,尋找寄託的終極關懷,想從佛道教中尋求他們實用的或心靈的慰藉,一面想求得神靈的保佑,更主要想從道術禪功中得到身心的解脫。太極拳和其丹道體系,可以給他們真實演繹一個新天地。無論他們有無信仰的外在形式,但總改變不了他對生命的關愛、對健康的渴求;無論他們是否承認,自己有沒有宗教對人類終極關懷的情愫;但總免不了心靈深處對今生希冀長久,來世一樣平安圓滿。簡易而速效的太極拳功夫,至少可以給他們信仰生命的真諦ˍ心理的健

康、身體的健康。太極拳比一些秘傳神奇的氣功要大眾化,更便於普及推廣;也可杜絕諸如“法輪功”一類邪魔歪道混水摸魚。而且太極拳的健身醫學原理,早已得到證明。中國古今養生家和太極拳師都以自身實踐,尤其當代不勝枚舉的慢性病患者,練好了身體得到好處而交口稱讚。國外也從醫學臨床分析,驗證其療效,得到充分認可而使其風行全世界。眾多的資料表明,太極拳對心血管類、消化系統、肢體老化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二、太極拳是道教文化的形象體現

  太極拳與我國古代道家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太極”之名來源於《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而後才有用道家哲理名詞解釋《易經》的《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隨後道教左仙翁(左慈)和葛公(葛玄)被稱為“太極仙翁”、“太極真人”。他們的道學法術,被其孫徒葛洪接受,整理,乃至承傳。最具傳奇性的“太極圖”跟五代道教高隱之士陳摶有關;他推演出內丹及太極內功的原理,秘授給後學,漸致出現宋代“理學”而成一宗新學術。一代高道張三豐集太極道學之大成,熔人體醫學、力學、內丹學於一爐,在吸收前人經驗基礎上,編創“太極十三勢”,總結太極丹道體系,為我們今天的太極拳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

  其次,太極拳形架之源,與道教科儀踏罡步斗極其相似,其間“禹步”之術是我國古老的養生術,道教法術中的禹步,即為今天的八卦步、太極圓環步的雛形。“十三勢”中最基本的招勢,是我們今天還看得到的道教科儀中,高功手執朝簡、經常要保持的姿勢,其要求和形架與太極拳的招勢一樣,都有混元一氣,抱元守一的意義,而只是作為拳技,可以有攻防之用的心理活動或形架作技擊之變。高功作法可有另一種存想的功用,它們相似相聯,主要體現在心意功夫和內煉養生上。還如一些像“白鶴亮翅”、“手揮琵琶”等動作,仍保持科儀中高功作朝禮等動作相似的姿勢,有些拳架保持了那些高功作法的原始痕跡。如果進入心神合一、內氣帶動、自然而發,甚至會出現“先天拳”的境界(此種觀點在拙著《武當三豐太極拳》一書中有專門論證,限於篇幅此不贅述)。

  還有主要的太極拳理論,直接來源於道教思想,道教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思想,在重生貴生、尊道貴德宗旨指導下,有一系列養生修身煉己、以求長生久視的鍛煉功法,集中且精當地體現在太極拳功法拳理上,“柔弱勝剛強”在太極拳中,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都來源於老莊哲學:《道德經》中“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莊子“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ZW(《莊子·說劍》ZW)。在“太極拳經”中,有“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物壯則老”與“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是太極拳推手的法則……。如此等等,太極拳中所講究的中、正、松、柔、圓、活、平、靈等等特色風格,均在道教義理中,能找到豐富的實證和最恰當的解釋。

  太極拳還作為道教養生術ˍ如內丹術的動功,與內丹術操練過程既有相同的理論淵源,又有相近的操作部位和要求,還有相似的內煉法訣,而且太極拳內功與內丹術是地道一脈,只是在目標上和層次上略有分歧。作為拳技,防身之用的太極拳,重在技擊發人,用意用力於四肢,力顯在外;而內丹術作為修道成仙的長生之術,則在更高的內煉和昇華上,重在結成金丹,脫胎換骨,長生不老。

  因此,無論是講起太極拳淵源之創造,還會列舉一些像許宣平、李道子等道教人物;談起太極拳的理論思想一定會歸宗到老子“清靜無為”的道教義理上;說起太極拳形架拳勢,也可以滔滔不絕地形容“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道教特色。總之提及太極拳,就會聯想到道教,道教與太極拳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所以我們說,太極拳是道教文化的形象體現。

  三、弘揚太極拳是道教適應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

  太極拳之博大精深,其養生醫療價值、技擊護身功用和藝術造型美感,三大功能融為一體。在中國武術寶庫中獨樹一幟。它源於古老的道教,形成了新鮮的“太極拳學”。可以說是一門科學,是一本永遠寫不完的書。當今道教“行不言之教”,主張“柔弱不爭”;致使“道教的太極拳”,被人曲解、誤會,製造一些以訛傳訛的鬧劇。西方《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認同“道教的太極拳”。中國古今道教界無一人大言不慚地自封為太極拳的創編者或發明人。他們都師法先賢、祖師,恪守“不敢為天下先”的謙遜美德。即使是集大成者,也是言法言理,不居功創拳。但歷史和事實證明:太極拳是古代道家養生的產物,道教把它直接繼承並發展,以至傳播。太極拳雖不是道教的專利,但它與道家有“血緣”關係和道教抹不去的烙印。君不見,眾多的拳家尋根歸宗,登山求拜的是朝山謁祖;眾多的黃頭髮、藍眼睛到宗教聖地學藝求教;近代蓬勃發展的太極拳事業,使太極拳風格異彩紛呈。傳統的武當、陳、楊、吳、武、孫,各式太極拳爭相競秀。建國後改編的各式新太極拳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了太極大觀園。而道教太極拳可以說是特產、是正宗,但卻發展緩慢,研究落伍,傳承更是不敢恭維,世人對太極拳的鍾愛,超過了道教徒對自身附帶物的感情,道教徒固然打坐修煉內丹及高層功夫,卻忽視這附屬物,一味去追求個人的自由逍遙或得丹升仙的神仙境界,這怎能適應社會需求?太極拳作為丹道動功,是不能讓太極拳和道教脫開的。當今提倡利用道教積極進步的因素為社會服務,挖掘道教精華造福人類。時代呼喚全民健身的太極拳。道教與社會相適應,首當其衝就是利用道教的太極拳,在自身優勢的仙山福地,開辦太極拳學習、研究、推廣中心。既給人們一個健康的體魄,又宣講它追求和諧、平等、自由的人生意義,還教化世人圓融世事,遇事平靜心態,柔和不爭,修似水善利人之德,如此利用太極拳形象,弘揚道教義理,以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正是道教徒的責任和義務。

  全社會“太極拳好”的呼聲越來越高。日本研究太極拳的學人,細緻到腳底的角度變數;台灣等東南亞地區對柔化的精微處頗有心得,敢與大陸高手文武論戰;陳式太極拳嫡系傳人陳小旺先生,每年周遊世界,傳道授拳。武當派的後繼之人,也多次出國交流和收留異國徒弟;孫式太極拳二代傳人孫劍雲說了一句“你們以後練孫式太極,要到日本找後藤”。這些或喜或憂的太極拳掌故,給我們道教界和太極拳丹道體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啟示和衝擊呢?道教只有拿出像太極拳這樣有利於社會和人類的精華文化,奉獻給社會,才更有適應和生存的餘地,才能發展壯大。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舉國歡騰,同樣給道教太極拳運動帶來了走向世界的大好機遇。我們應該抓住國家昌盛、中華文明在全球影響日益擴大和舉辦國際體育盛會的時機,發揚道教健身文化傳統,為社會作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