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gif (3505 bytes)  

正一天師清微派微信平台

   七月中元祭祖、賑濟孤幽增福報

七月中元祭祖、賑濟孤幽增福報

“中元節”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秋祭薦新,據《東京夢華錄》所載,宋時還留有這樣的習俗“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繫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中元節”之名始見於北魏,“中元”在道教的經典稱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又將“三元”與“三官”相配。

  東漢《老子章句》引《道經》:“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鬼囚徒,亦得解脫。七月十五日地府洞開,鬼魂四出,民間有“七月半,鬼亂竄”的民謠。有祀者,回故里接受子孫的祭拜;無祀者,有公眾請佛道做法事“普度”,不使孤魂野鬼流浪為害。

  臺灣及東南亞華人圈沒有經歷過文革衝擊,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的中國習俗。臺灣的三大節慶,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乞巧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在臺灣民間也有不同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臺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等。

  臺灣有些地方在中元普度的廟會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據說是為了孤魂野鬼搶奪祭品。臺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宜蘭頭城鎮的“搶孤”活動。“搶孤”是先搭設數十公尺高的“孤棚”,在搭建“孤棚”時有許多禁忌,如上下主普壇的人員必須吃素齋戒,戴孝者或坐月子的婦女不得接近,女性不得碰觸“孤棚”祭儀法器,以避免搶孤時發生不測。“搶孤”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午夜舉行,比賽時棚柱上塗滿牛油,參賽者以疊羅漢的方式,踩在隊員肩上向上攀登,登上“孤棚”後再向上攀登“孤棧”,在攀登過程中所搶下的食物則丟下供棚下的民眾撿拾。

  中元之祭有本有源,千載流傳約定成俗。但在中國舊時中元節往往有臨街設壇筵道齋孤之俗。每逢七月半,各家各戶集資購買供品邀請道士在街頭巷口設立濟孤法壇,其壇上除經懺科儀之外,要放香燭、鮮花、水果、饅頭。這本是用以祭祀、施捨孤魂野鬼的,但齋蘸儀式結束時,道士將其拋下,眾人爭搶,故稱搶孤。俗說已婚婦女搶到花果可得子,也可借機換花以期轉胎,小孩搶到則平安無病,捐資設供的人也會因為賑濟孤魂而得到受困孤魂的報答。

  而現今也有將各方所捐的物品在會後,集中轉送作為扶貧物資之用。也形成道教利濟蒼生之美德。

  大陸宗教信仰恢復以後,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各地宮廟會舉行“中元普渡”法會,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借以消除孤魂戾氣,護佑人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此期間,也有舉辦為期三到五天的超度道場,為各家善信超度祖靈,意外傷亡,和夭折之孩童,或胎死腹中之嬰靈等等..........

 

策劃 洪百堅
製作單位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製作 洪百堅
志工人員 楊治宇 陳鑫
讚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