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th="192">

 

 

index.gif (3505 bytes)
 

大惠靜慈妙樂天尊說福德五聖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看,似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託大惠靜慈妙樂天尊為諸仙演說。內述"五聖"名號、神威及信奉此經之功德。所謂"五聖",即靈官大聖五帝大元帥,又稱五顯靈觀大帝,為天下正神,"有賜福消災之力,有賞善罰惡之功"。書中列舉五聖之尊號、真形圖(符文)、咒語、祝願詞等。謂善男信女誦念尊號咒詞,可消災得福。若遇災禍,可請正一道士立壇醮祭五帝大元帥,即有福德仙官、善慶童子等下降護衛,消災賜福。

 

太上正一咒鬼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似出於宋元問。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託天師所說。內有神咒十餘條,皆用於召神斬鬼魅、野道、妖精。又稱正一真人告訴諸祭酒弟子,凡有病痛及官獄、水火之災,或宅中有鬼,誦此神咒即可祛病消災。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羅天大醮上品妙經一卷 共1頁
  又名《羅天大醮真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宋真完大中祥符八年(1015),王欽若奉敕編定《羅天醮儀》.事書中出現宋真宗加封真武神號,蓋亦北宋道流所作。經文假託靈寶天尊演說。首錄三清天尊及十方天尊名號,次述十方天尊、八極真人、天地水三官及五嶽四瀆尊神驅使神兵力士斬鬼滅魔之事。謂善男善女持誦此經,即得諸天聖眾營衛,消災卻禍,與道合真。

 

老君變化無極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天師道徒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為七言韻文,首先讚頌老君之道合乎自然,學道者當修身潔己,慎勿貪淫。其次敍述老君變化易形,西化胡人;西漢時化名李弘降世,于蜀郡傳道張陵,設二十四治等神奇故事。又稱老君曆觀弱水、南蠻、遼東、東海等地,又縱觀歷代帝王之世,皆有種種災難。唯清忠謙卑,抱樸守素,服食神丹,知陰陽之道,方能根深久固,長生升天。此經內容與《老子變化經》、《老子化胡經》、《三天內解經》等早期天師道經典相似。

 

太上金華天尊救劫護命妙經一卷 共1頁
  又名《吳天玉皇文》。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出於宋元。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為五言韻文,篇幅不長。大旨言金華天尊奉元皇玉帝之命,救人劫難。凡誦持此經者,則有七元天星君、破軍天星君、天罡大星君、霹雷大仙君等神靈護衛,消除災難,並可修成真道,超越三界。

 

無上三天法師說蔭育眾生妙經一卷 共2頁
  原不題撰人。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假託正一天師傳授閬州靈臺山道士成法道。經文宣稱:劫運將終.有天數餓鬼出世。食人五穀,飲人肌血,使人贏瘦面死:天師湣念眾生,放出此經,令成法道傳佈于萬民。凡書寫供奉此經,廣積善功,或請道士建立道場,設齋禮懺者,天師即令左右真人王長、趙升等持"太上神符",蕩除一切鬼孽,使家家平安,飲食豐饒,田蠶倍收,五畜興旺。書中有天師五言頌咒一首,無上天師神符一枚。

 

太上說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經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似出於宋元。一卷,收入《道藏》太平部。此經言雷神溫元帥之功德與神威。經文稱;溫元帥為上天丙丁之精,火帝之神,漢代化身降世,為翊靈將軍。該神赤發青面,金甲紅袍,掌握風雷,助法救民。唐天寶元年,溫元帥奉太上老君之命.持符率領雷兵嶽卒平定災疫,剪除邪妖,保境安民。又稱溫元帥秘傳"號令靈符五嶽總印"於世,名曰"青玄地雷"。誦奉此經,即可消災祛病,使生民安泰。經中有頌、咒各一首。

 

上清太霄隱書元真洞飛二景經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無上秘要》已引此書。原為《太上玉佩金鐺太極金書上經》之一部分,後分出單為一篇。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敍述五離解過移死度生之法。內稱壬申、丙申、戍申、甲申、庚申之日為"五離之日",上天諸神於此五日檢校世人功過,"離別善惡生死之人"。修退者當於此五日"首罪於太明,修生於太陽,落死路於北帝,求仙於"五星"。其修持方法,於此五日平旦、日中、夜半三時入室燒香,向高上玉皇君、玉晨太上君、太素三元君等神首過謝罪,存思五方五星君。據稱行此道七年,即可移死度生。

 

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經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經文前半篇內容與《齋戒錄》相同,蓋為隋唐道書。南宋《秘目》著錄此書一卷。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前半篇論齋戒之法。內容有五戒十善,修齋月日,齋法種類及其功用等等。後半篇論修道。內容有論養性扶命,論道術,論道德修養,論學道修身等等。全書大旨在教人修道養生,清靜無為,行善積德,以求安樂
福壽

 

道要靈祇神鬼品經一卷 共9頁
  撰人不詳。約成書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際。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另有敦煌殘抄本八件,詳見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此書系道教類書,專門輯錄諸道書中有關靈祗神鬼之言而或:全篇分十八品:靈祗神品、魔正品、力士品、空神品、社神品、山神品、水神品、靈抵鬼品、善爽鬼品、苦魂鬼品、精魅鬼品、樹木鬼品、山鬼品、水鬼品、土鬼品、餓鬼品、瘟鬼品、蠱鬼品。各品皆引述有關道書,說明諸靈抵神鬼之名號、職司、居處及奉神制鬼之法。所引道書有二十餘種,多為南北朝古籍。其中如《老子天地鬼神目錄》、《授仙道經》等均為佚書,唯此書存其部分文字。

 

洞神八帝元變經一卷 共13頁
  撰人不祥。約出於南北朝。《大有籙圖經目》著錄"《八帝玄變經》三卷",即此書。今《道藏》本合為一卷,收入正一部。經文前有作者自序稱:魏永平元年(508),有仙人傳授劉助召役八帝之術,後由沙門惠宗撰文傳世,但其內容簡略。作者研磨斯文,尋訪先達,得此術要訣,遂演為此書。全書分十五篇,言召役八大鬼神以預知吉凶之術。經文稱:八大鬼神皆為南斗史佐,列宿群神,各于值日遍遊人間,營護學道之人遠禍得福。書中有《提綱紀目》篇,概述修行此術之要旨;《神圖行能》篇,列舉人大鬼神之圖像、名字、職司及冠服等。其餘十三篇分別敍述召役八大鬼神之法術、禁忌及其效驗。

 

太上三天正法經一卷 共6頁
  原名《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除六天文二天正法一卷",皆指此書。原書一卷,今《道藏》本分作兩種道書。一本題作《太上三天正法經》,收入正一部滿字型大小;一本題作《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經妙策》,收入正一部墳字型大小。據《無上秘要》引文,兩本原當為一書。

《太上二天正法經》為原書前半篇,假託太上大道君授,小有天王撰集、主要論述"三天正法"之淵源及盟授儀法。內稱太虛混噸分為九炁.凝成九天,有元始天王及九天真王等諸天高聖生於九炁之中。最初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並有上中下三真分治於三天。至黃帝時結土生民,始興"六天之治"。其後因三道盈虧,六天氣勃,九天真王乃授太上大道君"眾書真 籙",為二天正法,以制伏六天邪氣,除惡救善。經文詳述太上大道君傳授"三天正法除六天之文",以及施用真文法籙之要訣,盟受儀法、信物等事。本篇敍事至此,未收真文符 籙。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經妙策》為原書後半篇,亦假託小有天王撰集。內載《太上眾真籙》、《總帶眾真策》、《三天九微玄都太真陰陽靈籙》《太微靈都婉轉真人三方文》、《九微八道符》等五種真文符篆,總名為"上清除六天之文二天正法"。修道者依法盟受並施用真文符 籙,可以捕攝萬鬼,收束眾邪,飛升上清。

 

太上正一法文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為南北朝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經文假託太上道君告張道陵,言消災獲福之法。經文稱:世間人民困於疫病、牢獄、水火、刀兵、虎狼、蟲蛇等苦難,不能自免。凡此皆因人民不信宿命罪福因緣,輕師慢道,破齋犯戒,違負天地;或因其恃強淩弱,倚官仗勢,為君無道,為臣不忠。是故天有九醜殺鬼,各率徒眾九千萬人,散佈疫病、牢獄等九種厄難。又有五帝神官,手執五刀行於人間,散佈瘟疫等五厄。世人 慾消災獲福,應常行善事,誦經修道,懺悔受戒,燒香設齋,佈施窮乏,寫經造像等等,方可解脫厄難。

 

三天內解經二卷 共5頁
  原題"三洞弟子徐氏撰"。此人系南朝劉宋時五斗米道信徒。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上卷主要論述太上道君化生及降世傳道故事。宣稱大道原出於虛無,後化生為道德丈人,號稱"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大道化生玄元始三氣,三氣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老子。老子布三氣而生天地人三才,又出三道以教民:中國奉無上大道,胡國奉佛道,楚越奉清約大道。後因"下古僭薄,妖惡轉興,酌祭巫鬼,真偽不分",太上遂以太平道經傳付琅玡幹吉、蜀郡李微。至漢世"群邪滋盛,六天氣勃,三道交錯,癘氣縱橫,醫巫滋彰",太上於順帝漢安元年(14z)新出"正一明威之道",傳授張道陵,使教化民眾。因以五斗米為信物,故稱五斗米道。又稱魏晉時有清水道,為張天師家奴所傳;以上雖屬神話,但其中亦透露早期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民間教團產生、演變之歷史。經文下卷述修道理論:大抵以老子《道德經》為本,勸人思真念道,堅固櫻本,存食道氣而不失其源,則可長生不死。又論述"齋直",認為"齋直應是學道之首",可使人外不染塵垢。內剔五臟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一。又批評當時小乘道士"所佩符玡極多,朝禮拜數甚少";"口辭爭競,內思不專"。此書對南朝陸修靜改革五斗米道,頗有影響。

 

上清明鑒要經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輯錄七篇經方,其內容可分作兩部分。《作明鏡法經》、《真人道士摩鏡經》二篇,言明鏡之道。宣稱以九寸明鏡懸置左右或背後,可以照貝,鬼神,分形變化,避邪除害;又能使人耳目聰明,預知未來天下台凶之事,或可透視五臟。書中詳述製作和使用明鏡之方法。《老子百花散辟兵度世方》、《仙人神酒方》。《神仙除百病枕藥方》、《老子枕中符及藥方》、《老子玉匣中種芝經神仙秘方》等五篇,皆為神仙藥方。據稱以草木或礦石藥物按配方製作九散、藥酒或藥枕,或種植靈芝,依法服用,可以辟兵消災,治病祛邪,返老還重,長生延年。

 

太上明鑒真經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似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假託老子講述,內容可分為三部分。首先言明鏡之道,辦稱"四規之道"。其法以四枚明鏡懸掛前後左右,分照東西南北四方,可見西王母、天皇君等神靈,問之長生要道,神即告之。又稱明鏡之道可以分形變化,千里立至,乘雲履水,出入無間;可使天神地祗、邪鬼老魅皆現其形,逆知未來。此法蓋源于《抱樸子 .遐覽篇》著錄之《四規經》、《明鑒經》。其次述合神藥法。謂辟穀不食可以長生不老,天有神藥,名曰"就衡",生於濕懦之地,依法採制,和蜜成九,服之不饑,月。
可成仙,又可除三屍蟲。最後言思念三神法。謂人生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 慾。若能齋心思念靈朱君、靈明君、靈黃君,即可除禍延年。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六卷 共40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漢末魏晉間。南北朝隋唐天師道經書皆稱東順頃帝漢安元年,太上道君於蜀郡傳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其說雖不可盡信,但此書確為早期天師道符 籙,最遲在南北朝已編集成書,應無疑問。原書卷數不詳。今《道藏》本六卷,收入正一部。書中輯錄童子將軍策,三五功曹籙、保命長生籙等二十四階符籙,與四時五行、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宿、二十四治等相應。各篇符 籙內容大致相似,皆列舉諸神將吏兵之名額、符圖及盟儀,用於召神驅鬼,護衛身家。

 

太上正一盟威法籙一卷 共15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漢末魏晉間。道教傳說乃漢末太上老君傳授天師張道陵。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輯錄早期天師道符第十四種,其中部分符籙又見於《太上三五正一盟威 籙》,但文詞繁簡有所不同,蓋系不同傳本。各種符策內容格式大體相似,皆列舉神將吏兵之名額、符圖、神像,以及受籙盟詞信儀,用於召神驅鬼,保護身家。

 

正一法文十籙召儀一卷附正一法文傅都功版儀一卷 共11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內載十種早期天師道法篆。即元命赤籙、青甲籙、赤甲籙、武甲籙、文甲策、聖真神 籙、黃圖中綱籙、兼官籙、黃圖赤籙、男女九十部將軍策。各種籙文格式相似,皆記述某人生辰八字,應受某位神君召。例如正月生,被太始將軍召;二月生,被上始將軍召;子時生,玄元始炁君召;丑時生,太始元炁君召……等等。又有"赤 籙券","六甲六十真諱",記載人身中五方聖人將軍及六十甲子神之姓名、服色、治所、鄉里等。此書蓋用於召神護衛,拘制魂魄。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一卷 共8頁
  唐張萬福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齋醮儀法.用於醮祀上清仙籙、靈寶真文、八景五法、六甲秘符、正一盟威策等道教符籙書中出現的神真仙靈、將官吏兵、玉童玉女等大小神靈。旨在"薦誠於天地,祈福於冥靈",外消災厄,內鎮五臟,使人早成神仙。其醮儀程式有設壇、齋潔、入戶祝、發妒、出靈官、請官啟事、送神真、出戶祝、霞後諸忌等十三節。從本篇醮儀中可見隋唐道教曆尊奉之主要神靈和符 籙。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書中提及明初正一天師張企常、張宇初、張宇清等人,應為明代正一派道士所作。此書敍述傳度真武將軍符籙之法。內載玄天大聖真武無上將軍神像、符圖、部下將官吏兵名額,以及攝鬼神咒、祛鬼神咒、煞鬼神咒。又載受策盟儀、請策法詞及真師名諱,據稱依法得受此 籙,可以"保命護身,延生度厄,辟除魔魅,斷滅不祥"。

 

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籙三卷 共19頁
  撰人不詳。書中提及明初正一天師張正常、張宇初、張宇清等人,應出於明代。三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假託文昌帝君降壇傳授,全書分二十四品。內稱文呂神主掌司祿、定貴、進賢之職,凡文儒賢士 慾求功名而被妖魔障礙者,受此文昌寶 籙,可以"增進才華,開明鑒識,斷除魔障,斥逐妖邪,顯擢科名,進登祿位"。書中列舉文昌帝君聖潔、符籙、神圖、神咒。又有"文昌大洞紫陽玉章",系九首五言頌詩,供修行者誦讀。最後為《文呂應夢八圖品》,內載玉貓、白馬、白鹿、黃牛等八圖。謂夢見此八圖者大吉,唐姚偉、宋蘇拭等十人皆夢此圖應驗而獲科名。此書揭示道教信仰與科舉制之關係。

 

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一卷 共6頁
  原不題撰人。書中提及明初正一派天師張正常、張宇初、張宇清等人,應為明代正一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言伏魔殺鬼之法。內載殺鬼神將吏兵名額,太上北極神符、太上大殺鬼符,北極酆都六宮名及神咒、北極殺鬼印等。據稱佩帶以上符篆神印,誦咒念名,可摧滅精邪,攝伏魔蜮,除惡治病,"代天行化,助國濟民"。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籙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書中提及張正常、張宇初、張宇清等明初正一道天師,應出於明代。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宣稱太上老君;長生保命護身天尊憐憫眾生遭受三災八難、九厄十苦.不得解脫,故傳授此 籙。世人凡遇種種災厄,或慾超度亡靈,可請三洞道士焚香行道,誦經佩籙,即可禳災滅妖,保命護身,脫離罪苦,永得清靜。書中列舉金剛力士名額、符圖、神像,以及授 籙盟信、法詞等。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詛秘籙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書中提及明初正一道天師張正常、張宇初、張宇清等人,應出於明代。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假託太清天中老君授正一真人。內載五方神君名號、符圖、神像,以及授策盟信。法詞等。據稱凡被惡人厭禱,或被鬼神詛咒而生災害,尋道士受得此 籙,即可"解釋咒詛,蕩禳厭禱,消災度厄,延壽長年"。

 

正一法文經章官品四卷 共23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四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早期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又名《幹二百官章經》。內載正一道士上章召請一千二百天官之名,按所請天官主治某種疾病災害分類。卷一有收土公、軍兵收怪、主利宅舍、收官事等二十四條6卷二有收萬精魅、收癲癇、收目病、諸毒立差等二十六條;卷三有主斬草、收葬送家墓鬼等十一條;卷四有主蠶桑、主六畜、主魚捕、主賈市等十六條。認為凡一切災害疾病,皆因精鬼作祟,或有惡人作為,而各種災病亦皆有神主治之。故世人若有災病,即應上章召請某類天官收鬼除妖,治病消災。例如《收土公》條稱:"若病饑內清盡,性命垂危,當請天官場秩君,官一百二十人、君吏一百二十人合治之;若久病著家,請須災君官將一百二十人令治之"云云。其他皆類此。本書對研究早期天師道與民間信仰之關係頗有參考價值。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一二卷 共112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宋元時神霄派道士所作。十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前有《高上神霄紫書大法序》。內稱:元始天王與玉清神母生子八人,其長子名曰南極長生大帝,亦號高上神霄玉清王。因憫念眾生苦難.神霄玉清王詣元始上帝金闕之下,禮請《神霄真王秘法一部三卷。此法"上隱萬天之禁,中隱神仙萬年之法,下明治人治鬼保國寧家之道"。據此可
知本書原僅三卷,即今《道藏》本前三卷,約出於北宋末。其內容主要論述神霄大法來源,介紹上天神霄府諸神之譜系、職官、治所,並概述神霄道法要旨。其中提到"神霄玉清王,今玉帝就命入主"。此所謂"人主",應指宋徽宗。《道藏》本後九卷當系南宋或元代道士增益,彙輯神霄派道法符篆。其中有雷部文、煉真證仙品、大將軍部、捉邪靈官部,大護身戰鬼伏魔法、三十六天獄真符、霹靂摧魔部、神府祈雨秘法等篇。各篇道法以雷法為主,用於召雷祈雨,伏魔摧妖,護身保命,安國寧家:本書內容與《宋史 .林靈素傳》有關林靈素稱宋徽宗為神霄玉清王降世的記載大體相符。

 

道法會元二六八卷 共20頁
  原不題編撰者。約成書於元末明初。全書凡二百六十八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一部大型道法彙編,共收入宋元時期道教各派法術著作一百五十餘篇,以
南方清微、靈寶、正一、淨明諸派道法為主。其內容龐雜,涉及雷法、煉度、章奏、符篆、咒訣等各種道法。"會萬法以歸元",故名《道法會元》。諸道法中又以雷法為主,有《道法九要》、《雷霆綱目說》、《雷霆玄論》、《雷說》、《先天雷晶隱書》等雷法理淪書;有《清微灌斗五雷符法》、《神捷五雷祈禱大法》、《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等各派雷法。另有敍述各派源流及其戒律科儀等篇章。書中署名之作者近百人。其著名者有王文卿、林靈素、甯全真、金允中、林靈真、薩守堅、白玉蟾、陳楠、莫月鼎、徐必大、劉五、張繼先、趙宜真、王玄真、張雨等人,皆為宋元著名道士。是為研究宋元道教之重要資料。

 

上清靈寶大法六六卷 30-649
  南宋金允中編撰。四十五卷(包括目錄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前有作者《總序》一篇,謂北宋以來編集靈寶大法者頗多,皆大淳而小疵,不合古人之意;作者自稱宗法陸修靜、杜光庭所定靈寶齋法,參以師授之旨,編成此書。全書分五十五品,收錄靈寶派各種戒律、醮儀及修煉方術,並以《度入經》本文冠於編首。所收齋法有印篆、階職、陰功、陽德、祭煉、驅邪、齋序、颺幡、鎮信、壇幕、符咒、章牘、啟奏、策杖、燃燈、攝召、煉度、施食、設醮、投簡、傳度等等。每品之後附金允中"論議"一篇,解釋經法源流及其要旨,評述南宋各道派所修靈寶教義及齋儀之不同,從中可見唐宋道教法術之發展演變。

 

上清靈寶大法四四卷目錄一卷 共308頁
  南宋金允中編撰。四十五卷(包括目錄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前有作者《總序》一篇,謂北宋以來編集靈寶大法者頗多,皆大淳而小疵,不合古人之意;作者自稱宗法陸修靜、杜光庭所定靈寶齋法,參以師授之旨,編成此書。全書分五十五品,收錄靈寶派各種戒律、醮儀及修煉方術,並以《度入經》本文冠於編首。所收齋法有印篆、階職、陰功、陽德、祭煉、驅邪、齋序、颺幡、鎮信、壇幕、符咒、章牘、啟奏、策杖、燃燈、攝召、煉度、施食、設醮、投簡、傳度等等。每品之後附金允中"論議"一篇,解釋經法源流及其要旨,評述南宋各道派所修靈寶教義及齋儀之不同,從中可見唐宋道教法術之發展演變。

 

道門定制一○卷 共105頁
  南宋道士呂元素編集。十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分前後兩集。前集五卷,編於淳熙戊申年(1188);後集五卷,編于嘉泰辛酉年(
1201)。此書為道門齋醮儀範集。作者自序稱:古時道門齋醮,只用符 籙朱章,後世增加表狀文移。作者因見其繁簡紛歧,使用失當,故採集前人書中齋儀文範,"別為校定,使之適中"。前五卷集錄齋釀所用各種章奏、表狀、文牒、關疏,以及神位、符誥等。先分類論述,後列舉範文,並附呂元素校語。卷六至八則分別敍述設壇、安宅、安墳、祭祀、誅邪、祈雨等齋法釀儀。最後兩卷雜錄齋醮所用各種神牌、牒文、榜文。

《四庫提要》著錄此書元代刊十一卷。前五卷載齋醮所用表狀文碟及符籙,呂元素撰;後六卷為元素門人呂太渙補,兼錄政和玉音法事、道君自製齋詞等內容。

 

道門科範大全集八七卷 31-758
  原題三洞經籙弟子仲勵編修。此人似為南宋道土。全書凡八十七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道教齋醮儀範總集,共輯錄十六種齋醮儀法。其篇目如下:第一生命本日儀、第二懺攘疾病儀、第三消災星曜儀、第四靈寶太一祈雨雪儀、第五文昌注祿拜章道場儀、第六祈嗣大醮儀、第七誓火禳災說戒儀、第八安宅解犯儀、第九解禳星運儀、第十南北斗同釀儀、第十一北斗延生儀、第十二真武靈應大醮儀、第十三道士修真謝罪儀、第十四上清升化仙度延神道場儀、第十五東嶽濟度拜章大醮儀、第十六靈寶祟神大醮儀。以上醮儀多出於宋元,用於禳災度厄,保命延生,超度亡靈。

 

道門通教必用集九卷 共52頁
  南宋道士呂元素編修,元馬道逸改編。九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是呂太古遵其師呂元素之囑編集,書中選輯道門經訓、師傳及常用文詞咒訣,以供道師指教弟子,傳道度人之用。全書分八篇。第一《矜式篇》,內載太上出家經訓,從道經中選錄童蒙人道初學之基本知識。又有宗師傳略,從《高道傳》中選錄歷代著名道師十六人事蹟,以為初學者矜式。第二《詞贊篇》、第三《贊詠篇》,選錄道童應當熟練誦習的道門文詞,如讚頌、步虛詞、祝咒、偈語、寶章、真文等。第四《啟奏篇》、第五《職佐篇》、第六《贊導篇》,選錄道士持齋行道時應用的齋醮法事儀軌,職事規定等。第七《威儀篇》、第八《精思篇》,選錄道門日常生活起居之規章制度,日常修習功法要訣等。此書實為宋元道教培養弟子之指導課本。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一○卷 共72頁
  北宋天心攝道士元妙宗編集。十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前有政和六年(1116)年元妙宗自序,自稱編者曾遊歷四方名山,尋訪師法。後應徽宗召請,入京師經局校刊道經,因集救世治病秘法口訣及符印步綱躡斗法術,編成此書進獻。本書所載道法,以天心正法為主。卷一論述天心正法要旨。謂此法乃北極中斗之法,北極是天之中極,為萬象之所會;北斗是天之中斗,為萬炁之所稟,故此法名曰"天心"正法。又述天心正法中祈禳條例九條,俾患者按之而行。卷二、卷三載天心正法斗下靈文符咒、祛除癆瘵諸病符訣,以及天蓬馘邪真法。卷四至卷六載《上清隱書骨髓靈文》十九符、鬼律玉格儀式一百十五條。據稱此符出自漢末張天師,唐葉法善天師傳授,"功驗神奇,莫可擬測"。卷七載考鬼召神諸法。卷八載禹步斗綱掌目訣法圖文。卷九敘傳度、玄獄、生天臺、斗燈、推占等訣法。卷十輯錄上清北極驅邪院各種行遣公文格式。

 

正一論一卷 共2頁
  原不題撰人。從內容文字看,應出於南北朝正一派道士之手,疑即南齊道士孟景翼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假設主客論辯,首先論述"旨教齋法"與"靈寶齋儀"之關係。按旨教齋法源出三張,系早期五斗米道齋儀。南北朝時靈寶齋儀出現後,有人認為旨教齋法古拙凡樸,屬"小乘"之法,非靈寶道士所宜修行。本篇作者則為旨教齋法辯護,認為教化民眾之法應隨俗而變。旨教齋是為適應早期民情而設,後因風俗人情變化,故有靈寶齋法問世,二者皆起教化民眾之作用,可以兼行,而不必非此而是彼。文中還論及'宿命"與"教化"問題。作者認為"至理絕言","至菌不形",此說雖不錯,但至理與至德又須依賴言、形來表現,有言、形則有善惡。作者否認人之生死吉凶皆由命定之說,而肯定聖人立教,可以遷善伐惡,化惡伏善。

 

全真坐缽捷法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金元全真道士之手。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所言"坐缽",為全真派道士靜坐習定之法。其法於每年冬季集體靜坐百日,每日數次,皆有規定時辰,故需計算時刻。作者認為當時所用壺漏不合古法,計時亦有差誤,故作此篇,以言正確方法:書中有《造盂之法》、《下漏之法》《造籌之法》。《加減之法》等四章,講述製作壺漏及校正時刻之簡捷方法:後附《定太陽出沒法》,參照十支卦象;編為歌訣;以測定十二月中太陽出沒之時間和方位:又有九陽真人圖,以十二地支、十二消息卦與十二月相配,以定月象圓缺;卒篇雖為道士坐缽面作,但其中所述古代計時工具和計時方法,亦可供研究科技史者參考。

 

太平御覽道部三卷 共15頁
  北宋李防等奉效編修。原書分五十五部,凡一千卷。有影宋刊本。今《道藏》本只摘錄其中三卷(即原書"道部"第十六至十八卷),收入正一部。此書為類書。輯錄道教名物。卷上題《理所》,摘錄六朝隋唐道書中有關名山、海島、城闕、宮觀、堂室之記載、以及其治理所屬之神仙聖真名號。卷中題《冠服》,輯錄古書記載仙人道士之衣服冠履,佩帶飾物,手持之笛鈴節杖,以及帳幕帳席等物。卷下題《簡章》,輯錄古書所載道土使用之書簡章璽。符篆券契等物。木書引用六朝隋唐道書頗多,可供研究者參考。又《道藏》本文字亦可校正世傳影宋本之誤。

 

道書援神契一卷 共3頁
  元代佚名道士撰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考證道教名物之源。卷首有大德九年r
1305)作者自序、內稱:道家冠服禮法原本與儒家六經所載古代禮制相同,作者特撰此書以考其源,旨在證明老子之教並非異端,其初本與儒者相同。書中援引儒家六經為據,考證道教宮觀、釀壇、鍾碧、香燈、神抵、餅果、帳幕、法服、冠裳、圭簡、位牌、符簡、步虛、章表、跪拜、法尺、法劍、方糸采、禁祝、符文、鋪燈、附體、手爐、帝鍾、氣訣、權杖、幡幢、雲{王敖}、禱疾、晴雨(附攘災)、休糧、道士等等。以上三十二條名物,據稱皆本乎儒家古制。本書考證雖不免牽強附會,但從中亦可見儒道二教文化確有同根同源之關係。

 

道門十規一卷 共7頁
  明朝正一道天師張字初撰。作於永樂四年至八年(1406一
1410)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綜述正一道教旨教規。全書分十節。依次為:《道教源流》,簡述道教淵源流派,強調虛無清靜為立教之本,性命神氣為內修之要。《道門經 籙》,列舉道門必修經典法籙,以及讀經方法。《坐困守靜》,闡明道教守靜之義理及方法,提倡性命雙修,修己利人。《齋法行持》、《道法傳緒》二節,言道教齋法、道法之淵源流派和修持法則,主張以致虛守靜為行持正法,召神附體、扶彎照水等皆為邪說。《住持領袖》、《雲水參訪》、《立觀度人》、《金穀錢糧》、《宮觀修茸》等節,分述道教宮觀職事,游方參訪,住觀修行,以及修造官觀,度支錢糧之規章。全書立論嚴謹,條貫清晰。作者雖為正一派宗師,但對禪宗、全真二教之教旨教規,亦有所吸取。

 

重陽立教十五論一卷 共2頁
  金朝王{吉吉}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分十五節,以簡要文字說明全真道立教宗旨及入門修煉準則。內容可分三類。首先論述全真道士日常修習法則,包括住庵、雲遊、學書、合藥、蓋造、合道伴等節。規定全真道士須出家住庵,奉守戒律,參究性命,施藥濟人,居處儉樸,擇友高明。其次論述內丹修煉宗旨,包括打坐、降心、煉性、匹配五氣、混性命等節。認為修道應以清靜寡 慾、定心住性,煉氣養神為主,鍛煉性命為修道之根本。最後論述修道者所應達到的境界,包括論聖道、超三界、養身之法、離凡世等節。認為修道者苦志多年,積功累行,方可超凡人聖。所謂超三界離凡世,並非肉體飛升脫離凡塵,而是身在人間而神遊天上;形寄於塵中而心明於物外。故曰:"心忘念慮即超 慾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則心神真性可居仙境。此乃全真道吸收禪宗思想,對早期道教肉體成仙說的重要修正。

 

丹陽真人直言一卷 共1頁
  金朝馬鈺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篇乃全真大師馬丹陽在龍門山集會上為弟子講道之言論,由其弟子記錄整理成書。書中論述修道宗旨及修道者應注意事項,其要點有二。第一,修道須靠自己用力,別人代替不得。每日坐臥行住都是行道,"但能澄心遣 慾,便是神仙"。第二,修道須養氣全神,神全氣固則法身輕舉,永為神仙。

 

全真清規一卷 共5頁
  元朝全真派道士通玄子陸道和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輯錄全真道部分戒規、禮儀和雜文,分作十二篇。《指蒙規式》、《簪披次序》二篇,言童蒙出家規矩和初出家者簪冠披衣儀式。《游方禮師》《堂門戒臘》二篇,言游方道人禮師、住庵之禮儀規矩。《坐缽規式》、《缽室賦》二篇,言道士靜坐習定之義理和規式。《三不起身》,《全真體用》二篇,言修道理論和教法,規定打坐、誦經、赴齋時須專心致志,不得起身。《教王重陽帝君責罰榜》,列舉祖師王重陽所訂十條教規,違者責罰。《了真子升堂文》簡述全真教開創及教門興旺始末,勸誡同門道人共修道果,俱列仙班。《長春真人規榜》列舉 邱處機所訂教規,規定住庵者應清虛寂寥、見性為體,養命為用,柔弱謙和,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可貪求,不起嗔心,不泥於聲色等等。最後《朗然子家書》,言出家者當斷貪嗔,絕愛 慾。比為北宋朗然子棄家修道時遺留妻兒之家書。

 

太上出家傳度儀一卷 共5頁
  北宋道士賈善翔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詳述道士出家受戒之禮儀法事。首先論述出家之義有二:一為捨棄榮華,棄家人道,稱作"初出恩愛之家";二為入道之後持齋守戒,勤學苦修而得道成真,出離三界,此謂之"出諸有之家"。初人道者當立志苦修,以求出諸有之家。書中列舉弟子入道受戒禮儀,有焚香供神、禮帝王、謝先祖、辭父母親友、受十戒、念三寶、報四恩、禮三師等諸多程式。

 

三洞修道儀一卷 共3頁
  北宋初道士孫夷中編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言道教傳授經籙之階次及道士冠服品位。卷首有作者自序,內稱唐末五代道教衰落,道士星散,經籍亡佚。作者意 慾重整典籍,有陽臺道士劉若拙精熟法教,為作者口述入道儀式及冠服品位,遂編成此書。書中詳列道士自童蒙人道後依次受度經戒法策之階級、稱號。如童男童女十五歲以上出家人道,稱智慧十戒弟子;其次授初真八十一戒,稱太上初真弟子;次授正一盟威法 籙,稱正一盟威弟子;授金剛洞神策,稱太上洞神法師;次授太上高玄策,稱太上紫虛高玄弟子或高玄法師;次授太上升玄策,稱太上靈寶升玄內教弟子或升玄真一法師;次授靈寶中盟 籙,稱太上靈寶洞玄弟子或無上洞玄法師;其次授上清大洞經策,稱大洞弟子或洞真法師等號。此外另有居山道士、洞淵道士、北帝太玄道士等品位,最後為女官部。以上各階道士除授 籙、稱號不同外,又各有不同冠服、劍履、印授等法物。此書所述大體與《三洞奉道科儀范》等隋唐道書相同。

 

傳授經戒儀注訣一卷 共6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初。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已數引此經,題作"太玄部第八老君傳授經戒儀注訣"。今《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此書載傳授道教太玄部經戒之儀法,分作十三節。首節《序次經法》,概述太玄部經典之淵源及目錄。此部經典包括老子《道德經》及《河上公章句》、《想爾注》等六種注訣,共十卷,皆托為太上老君撰述或傳授。第二節至十三節分別敍述傳授太玄部經戒之儀法,包括設齋法、請師保法、書經法、書表法、書三師諱法、辦信物法、授度所須物法、衣服法、詣師投辭法、齋儀增損法、齋竟奏表法、表本法等。此書可供考察南北朝太玄部經典形成及傳授制度。

 

正一修真略儀一卷 共7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論述傳授及修行三洞符策契券之科儀階次。內稱:道士授受寶策,必須依科次第,明曉階秩,詳審義目,解其要旨,然後依法修行,方能符合儀軌,至誠感神。書中將道教寶 籙分作四等,每一等包括符籙、儀注、契券數十種,皆詳列其篇目、階次,並簡述授籙修持之要旨和訣法。首先列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策》,該部包括二十四階符籙及真券、科儀。受持正一盟威 籙乃學道之初步。其次進受洞神寶籙(原文缺佚)。再其次言受持洞玄寶籙之訣法。再其次言修行上清籙二十四階,僅列舉上清符籙契券之篇目。最後為修寫經籙訣,略述修寫三洞經 籙之儀法。本書所列各部符籙契券之篇目和階次,出自《正一經》和《三洞奉道科》,但授度科儀較為簡略。

 

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籙擇日曆一卷 共2頁
  唐太清觀道士張萬福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謂道士出家受經戒法籙,須選擇吉日。三洞經法傳授,各有不同時日,不可混漫。故撰此一篇,以示門人。書分九節編寫傳授各類經戒法 籙時選擇吉日之日曆表,並述授經所須盟信。篇末批評時人不依規定傳經。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二卷 共14頁
  唐長安太清觀道士張萬福撰。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內容可分為兩部分。首先簡述傳授道教經戒法籙之階次,並解說其要旨。謂道士初入法門,先受持智慧諸戒,以防患止罪;其次受佩正一符策,以制妖保神;其次受五千文,以明道德生化源起;其次受洞神三皇文,漸登下乘;再其次受洞玄靈寶真文,進升中乘,轉神入慧;最後受洞真上清經 籙,煉景歸元。列舉上述經戒法籙傳授次第要旨之後,作者又詳列傳授經策時應具備之信物和盟誓契卷。包括七寶、金銀、金環、金鈕、龍璧、斷發歃血、絲織繒錦、五香、命米、魚雁、紙墨、契卷等等。全書最後有一段記錄,敍述唐睿宗景雲二年(711)、玄宗先天元年(712)金仙、玉真二位公主在長安大內歸真現兩次接受道教法 籙之盛況。此段記錄可印證史書記載,頗為珍貴。

 

正一法文法籙部儀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內載四種盟儀。即《黃素三盟登壇儀》、《太一黃素三盟儀》、《太一登壇黃素三盟逆剌付授儀》、《太一三盟付授儀》。四種盟儀皆用於道士受度太一三盟法 籙。書中載其登壇、啟奏、盟誓、授籙等儀式,以及所用啟奏文、盟契、符策、誓辭等。據稱道土盟受法籙後,誓告神明,謹守契令,可修成仙道。本篇內容文字有後人增益。

 

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一卷 共10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為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內載正一道士傳授初級法策之儀法。其中有《五種女人受要籙》,敘處女、出家女、嫁歸女、寡歸女、歸居女等五種女人受策之儀法。又有《下人四夷受要策》,敘奴婢和夷狄羌戎等受 籙之儀法。又敘進受"七十五將軍籙"、"一百五十將軍策"等法籙後上章謝思、奉持戒律、立功求進、仟謝罪衍等科儀章法。

 

受籙次第法信儀一卷 共10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南北朝或唐代,書中出現"大明某年"字樣,疑系後人改編時所加。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篇載正一道士授度法 籙治職之次第。首先列舉道土受經策、治職所應具備之信物。如受《道德經》應準備銀環一枚、青絲一百二十尺、朱砂一兩。其次列舉道士"受法職位次第":如受正一法位稱清信弟子、正一盟威弟子;受七星 籙者稱北斗七元真人;受都功版者稱門下大都功;受洞神法位稱洞神弟子;受洞玄法位稱靈寶、洞玄弟子;受上清法位者稱上清弟子或大洞弟子等等。書中又雜錄用印法、命屬氣籍(言本命所屬天氣星宿)、諸治名目(言二十四治名稱及二十四氣官位號)、三師五保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次第,以及天師道所用各種版文等,內容頗雜亂。《道藏》本此書之後附載《天師治儀》一篇,應為另一書。參見該詞條。

 

洞玄靈寶道士明鏡法一卷 共1頁
  撰人及時代不詳。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述照鏡見形法及摩鏡藥物製作法。據稱照鏡可使人分形變化,耳目聰明,召神得道。懸鏡於室內,可避眾邪,使百鬼老物現原形。此法又見於《上清明鑒要經》。

 

洞玄靈寶課中法一卷 共2頁
  撰人及時代不詳。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前半篇為《紫虛籙儀》,內有"三十二天所屬圖",又有"三將軍籙、""青甲 籙"等八種正一派法籙。用於推算道士本命所屬及應受何種法篆。後半篇為《解策略說正一之儀》,解釋正一法籙之意義及其功用。書中部分內容又見於《正一法文十 籙召儀》、《受籙次第法信儀》等書。蓋系正一派道士所作。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一卷 共4頁
  南宋洞真山人霞映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內稱:太清玉司之法主世間疾病、水火、天災、人事、鬼神,乃太清仙官之法。此法由太清仙伯授太清寶貞,太清寶貞授
東華王真人。王真人道成去世,當為太極左卿,時乙太清玉司之法護世救民。作者蓋系王真人門徒,故撰成此書,以授王氏子孫,使世世為嗣師,行太清玉司之法。書中所述"太清玉司之法",以存思黃老君為主。在甲子、庚申日或修道吉日,依法存思黃老君鎮守身中泥丸、丹田等處,並思黃老君授以玉印符咒等物。據稱佩符念咒,則有諸神護衛其身。書中有玉印圖、符圖,並述書寫符文之法、

 

三洞群仙錄二○卷 共35頁
  南宋初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書成於紹興甲戌年(1154)。二十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道教神仙人物傳記集,作者輯錄上古至北宋一千餘人得道成仙之故事,彙集成編。每條先以四字儷語為標題,然後援引道書仙傳,記述人物事蹟。如第一條題作"盤古物祖,黃帝道宗",後引《述異記》、《三五曆記》、《真書》、《道學傳》等書,記述盤古開天闢地,黃帝修道成仙之故事。其餘各條與此類同。全書徵引古籍近二百種,皆標明出處,體例類似唐王松年《仙苑編珠》。

 

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七卷 共22頁
  北宋末正一天師張繼先撰述,明初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編集。七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張繼先詩文集,收錄文章九篇,詩詞歌頌二百餘首。詩文內容大多為論述修道理論和修煉方法。卷一收錄《心說》、《開壇法語》、《答林靈素書》等九篇散文。其《心說》一文論修心之法,宣稱:"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並生,為神明之主宰。"又謂人若能正念靜心,守一虛無,即可超塵絕俗:若一念萌動,即墜人輪回之苦。卷二至卷七皆為詩詞歌頌。其中有《大道歌》,為張繼先進呈宋徽宗之作,歌詠馭神住氣為修道之要。又有金丹詩四十八首,皆述內丹法。

 

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話一卷 共5頁
  北宋王文卿撰述,弟子袁庭植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作者王文卿系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士,宋徽宗賜號"沖虛通妙先生",授兩府侍宸之職。王文卿精通神霄雷法,本書內容即王氏回答弟子袁庭植就雷法提出的四十個問題。首先回答雷法授受源流。王文卿自稱在金陵清真洞得"虛呵風雨之文",又遇火師江真君授以"飛神謁帝之道"。其次論述呼喚風雨,召神役雷之法理。強調內修為雷法之要,而只知外用符訣奏章,並非役雷之術。宣稱行法之人若能靜坐默朝,久行之,則神氣精自然混凝,"上可脫殼朝元,次可長生久視,又其次可以興雲致雨,役雷鞭霆,濟人利物,何所往而不可也!"

 

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語錄二卷 共16頁
  南宋朱宋卿編撰。《宋史'藝文志》著錄作一卷。今《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書記述北宋末著名道土徐神翁生平事蹟。由編者根據民間流傳的《徐神翁語錄》、《徐神翁行化狀》,並參考其他史料增刪編次而成,書成于淳熙丁未年(1187)。書中記載徐神翁事蹟一百七十餘條,大致按年代編次。據稱徐神翁本名徐守信,十九歲入泰州海陵天慶觀充灑掃之役,後遇至人授以占卜之術,言人禍福無不靈驗。宋微宗祟寧二年(
1103)賜號曰"虛靖沖和先生",卒于大觀二年(1108)。壽76歲。

 

靜餘玄問一卷 共2頁
  南宋白玉蟾撰述,弟子彭{耒呂}等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白玉蟾與其弟子彭{耒呂}、留元長等人論道語錄,內容較雜。大致有以下幾類:第一論修道,認為修道者"其跡同於人,其心異于人",應和光同塵,不必自異於人。又稱"先學無心,次學忘形";"心死方得神活,魄滅然後魂昌"。第二論金丹,認為修丹口訣第一是要聚氣凝神,"常常握固即聚氣,念念守嘿即凝神"。又稱"萬神常凝謂之靈,一氣不敢謂之寶";"金丹即靈寶,靈寶即金丹"。第三論述嘉定六年翠虛子陳楠入水屍解之事。第四辨證經典術語,如認為三界應指 慾界、色界、無色界,或指天界、地界、空界,不應以上中下或天地水為三界。

 

道法心傳一卷 共11頁
  元代神霄派道士王惟一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系王惟一詩文集,由《道法心傳》、《道法精微》二篇組成。二篇之前皆有至元甲午年(1294)作者自序,概述修持雷法之心得。認為世傳"玄關一竅"、"先天一氣"等雷法理論皆不得其要。作者自稱觀察風雲聚散、氣候變化達三十年,又得至人指點和莫月鼎先生啟示,方得道法之妙。《道法心傳》篇正文收錄詩歌一百餘首,主要詠述修道理論及雷法要訣。強調斷絕塵緣,心地清靜為修道之本,掌握外界風雷氣象變化之道及凝神聚氣為雷法之要。《道法精微》篇收錄"行持戒行圖"、"萬法歸心圖"等十三圖,並附圖論。其內容亦為雷法理論。例如"萬法歸心圖"為一圓圈,內寫一"心"字。圖下有詩云:"萬法從心起,萬法從心滅。曉得起滅處,生死事方決。"圖後又有短文,論述心為一身之主,萬法之根,修心即是修道,修道即是修心。其餘各圖與此類似。全書末附王真《滿庭芳》詞數首,亦述雷法理論。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訣一卷 共3頁
  原題玄和子撰。此人疑即唐道士張太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外丹火候。以十二消息卦與十二月、十二時辰相配,根據卦爻陰陽變化及寒暑推移,確定煉丹時間與火候進退。全篇分十二節,每節先列卦象,後附七言詩一首,並加注解,說明卦象與火候。大抵以《周易參同契》為本。

 

雨晹氣候親機一卷 共5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宋元。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言雷法,主要講述如何觀測氣候變化。全篇包括《諸雷氣候》、《妙洞引》、《先天一氣雷霆玉章》等詩文,以及"雷牌"等三十九圖。主要根據上天雲氣在日月星辰及天河間運行之時間、位置、方向,以及其顏色、形狀等情況,預測旱澇陰晴和風雨雷霆。其中雖難免迷信成分,但亦包含古人觀測氣象之經驗。如書中有"石潤水流天 慾雨","螻蟻封穴雨時行","冬月南風天有雪","久雨西風又放晴"等,皆為民間氣象諺語。

 

盤天經一卷 共5頁
  撰人不詳。似出於宋元。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為占卜之書。內有占星斗法、占風法、占六甲五卯法、占日月法等。主要根據天氣在星斗、銀河、日月及六甲五卯之間變化移動情況,預測氣候變化和社會人事變動。經文為排偶句式,後附注解。文中引用《神樞靈轄經》、《軒轅氏六壬占經》、《歲月日時占法》、《感情符》等古代占卜書。

 

道法宗旨圖衍義二卷 共11頁
  元朝道士鄧柟纂圖、章希賢衍義。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作於元朝大德年間,以圖論形式演說道法(雷法)宗旨。正文有"元始祖劫圖"、"混元化身圖","雷霆互用圖"等二十二圖,每圖後附"衍義",解釋圖像。全篇根據道教神話及陰陽五行、九宮八卦原理,闡述元始天尊化生諸天,太上老君化身傳道,以及日月星辰運行,四季風雨雷霆形成變化規律,天地人及神氣形之相互關係,雷法之運用原理等等。書中廣引史書道典,前人語錄,保存部分重要史料。如陳摶《易龍圖》佚文即見於此書。

 

洞玄靈寶五感文一卷 共3頁
  南朝陸修靜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前半篇為《五感文》,言修煉塗炭齋法。塗炭齋乃早期五斗米道齋法之一,其法"以苦節為功"。修齋者須露天立壇,以黃泥塗額,披發自縛,口中銜壁,伏臥於地,叩頭仟謝。一次齋事須三十六日,積旬累月,負載霜露,足冰首泥,饑寒交迫。陸修靜因此而作五感文,謂修齋者應有五種感念之情:一感父母生我育我之辛勞;二感父母因我而受三塗之苦;三感人生迷誤苦痛,幸能歸命三寶;四感太上眾真開化拯救;五感尊師開度之思。據稱有此五感,則修齋者能自甘忍苦,無所惑矣。後半篇為《眾齋法》,論述道教齋法要旨及其種類。謂"道以齋戒為立德之根本,尋真之門戶";因學道者資質有別,故齋法亦有等差。其大要有三等十二法,即洞真上清齋二法、洞玄靈寶齋九法,三塗炭齋一法,皆注明其功用。本書雖只一卷,但其中所述齋法理論,對後世道教影響甚大。

 

靈書肘後鈔一卷 共2頁
  編者不詳。似出於唐宋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系摘抄部分道書而成。其內容較雜,大致以召神劾鬼、驅邪治病等早期道教法術為主。內有服符、佩篆、存思星斗、禹步、去三屍等道法。

 

玄壇刊誤論一卷 共5頁
  原題悟微子張若海集。書成於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宋《崇文總目》、《秘目》均著錄作一卷。今《道藏》本收入正一部。卷首有作者所撰前言,自稱焚修三洞齋科常有疑惑,無所質正。後遇雲光先生為其糾正齋釀科儀之錯誤,遂集成此書。全書包括《論入靖》、《論說戒署職》、《論發爐》、《論轉經》、《論醮壇》等二十品。分別論述諸齋醮法事儀節之要旨,刊正舊齋儀之誤。

 

五嶽真形序論一卷 共9頁
  編撰者不詳。約出於魏晉南北朝。唐初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策略說》已引此篇。今《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本篇是魏晉道書《五嶽真形圖》之序論。書中首先論述西王母授漢武帝《五嶽真形圖》故事,以及十洲三島之地理物產。然後又記述魏晉道士傳授《五嶽真形圖》源流。內稱此圖由太上道君侍官授魯女生,女生授薊子訓、子訓授封君達、君達授左慈、左慈授鄭玄,鄭玄授葛洪。以上內容主要取材于《漢武帝內外傳》、《十洲記》、《抱樸子 .遐覽篇》等書。本書之末又附載鄭玄所說祭圖法、授圖祭文、受圖祭文。又附鮑靚所說佩帶施用真形圖之法。又附東方朔《五嶽圖序》,記述五嶽四山神靈及《真形圖》之來歷。《雲笈七籤》卷七九載葛洪《五嶽真形圖法並序》、東方朔《五嶽真形圖序》各一篇,其內容與本書後半部分大致相同。

 

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看,應為北宋末神霄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記述神霄府秘藏經目及受經法式。北宋末年,宋徽宗寵信道士林靈素,設立"道學",令林靈素等人以上天神霄府秘藏之名義編撰道書。徽宗亦親自撰《道德經注》,編制金篆齋儀、步虛詞。本書即反映當時編撰之道書篇目。書中首先著錄《靈寶度人經》六十一卷本篇目,其目錄篇名與《道藏》洞真部所載《度人經》六十一卷大致相同,但次序先後有所不同。又著錄《高上神霄玉清秘篆》、《步虛樂章》、《神霄紀聖秘篆》等書篇名。其次敍述傳授神霄府秘藏經書之科儀法式。據稱神霄府有秘藏寶經一千二百餘卷,分作上中下三階,六等十二品位。神霄宗師備受上一經法者稱"神霄三天洞景法師";備受中一經法者稱"神霄洞化法師";備受下一經法者稱"神霄元化法師",各有不同法號、神位和冠服佩物。本書對研究宋代神霄派經篆傳授制度頗具史料價值。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儀一卷 共5頁
  太上洞神行道授度儀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無上秘要》卷三八已引述本篇。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內容為三皇儀。書中輯錄五種儀法,即宿啟法、洞神行道儀、三皇醮祭儀、授度儀、朝禮儀。據卷末題記稱:"洞神三皇之法,通靈使鬼,役召萬神,安國甯家,匡濟兆民,學士修行,可以升仙度世。但先師以來經不備足,至於授度亦多缺略。今依經撰錄符圖玉文,登壇授度,以為身寶"。據此可知此書所載科儀,是作者依據《洞神三皇經 籙》撰集而成。《無上秘要》卷四九引《三皇齋立成儀》,當即此書。

 

太上洞神三皇傳授儀一卷 共5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敍述傳授洞神經籙之科儀。書中首先論述洞神部經策源出始末,並列舉其篇目。據稱洞神部經 籙包括《大有籙圖三皇文》、《八帝妙精經》、《玄變經》、《神化經》,以及《三皇齋儀》、《三皇朝儀》、《三皇傳授儀》等書,共十四卷。本篇即洞神部第十四卷《三皇傳授儀》。書中又詳述傳授洞神部經 籙之儀法,包括開真官籙、授法位、師稱法位、十二願、複爐、吟遊神頌等程式。

 

翊聖保德傳三卷 共12頁
  北宋真宗時王欽若奉敕編集。《通志.藝文略》及《宋史.藝文志》均著錄作三卷。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又有《雲笈七籤》本、《四庫全書》本。此書為"翊聖"傳記。據稱宋太祖建隆初年(960),有神仙顯靈于陝西周至縣道士張守真家,自稱為玉帝輔臣,奉玉帝之命降世輔佐大宋皇朝。其後宋太宗在陝西終南鎮建上清太平宮供奉此神,並記封為"朝聖將軍"。宋真宗又加封為"翊聖保德真君",並命宰臣王欽若編撰本書。書中詳記朔聖真君降世經歷及宋朝供奉真君之事。又載翊聖真君顯靈,驅邪斬妖,告誡世人積善去惡,行忠孝仁義等等。又附錄宋真宗禦制序文、王欽若進表、宋真宗批答等等。從此書可見宋真宗與王欽若迷信道教,假造天命。

 

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七卷 共41頁
  撰人不詳。約成書於元代。七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內容分作六類:《分真創始類》、《宋朝崇奉類》、《元朝崇奉類》、《習仙類》、《碑記類》、《感應類》。前三類主要記述採訪真君事蹟及歷代崇奉採訪真君之史實。採訪真君即廬山之神,又稱九天使者或廬山使者。此神至遲在魏晉道書中已有記載,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始建廬山九天使者廟供奉此神。南唐升元二年(938)改名通元府,宋太宗時改名太平興國觀,徽宗宣和六年(1124)又改名太平興國宮。唐宋元代此宮香火興盛,官方及民間皆崇奉採訪真君,本書中對此有較詳記載。本書後三類又分別記述歷代在廬山學道求仙者事蹟,輯錄有關太平興國宮之碑文,以及廬山使者顯靈感應事蹟。全書實為一部較為完整的廬山史志。

 

正一法文經護國醮海品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早期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內言醮祭江河湖海水宅龍神之法。謂國家動亂、家門不安,皆可設此醮儀,祭祀龍神,可使國安民豐,家中富溢。篇末附《元始靈寶告山簡求仙上法》、《元始靈寶告宅簡文》,言投簡請神,削除罪籍之法。疑系後人附益。

 

元辰章醮立成曆二卷 共11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唐宋間。《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元辰章三卷",《通志.藝文略》著錄"元辰章用二卷".疑即此書,今本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內容為禳災算命術。上卷載上章禳災醮儀,內有壇圖、元辰章壇四門符、章信及醮法等。下卷載推算吉凶和消災之法:內列舉六十甲子日曆和神名,可以根據某人出生年月日時(即生辰八字)、以干支、五行相生相剋原理,推算所遇凶災及解消之法。例如某人本命為甲子神,按曆推算所遇惡神為庚辰神,應請子神丙寅神消除,並請台沖己醜神來保護。此外本篇又載消五音災法、消五鬼維命災法、慰喻五臧法、課四時請等。皆為推算災禍和消災養生之法。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曆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似出於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為推算祿命之曆書。按算命術士之說,上天每口皆有神靈輪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當值之神,即其本命神,決定其一生命運。本書中以天十地支相配編成六個甲子日曆,並列舉每日當值神名、所屬星宿及其侍從官吏名額。算命時根據某人本命元辰(即生日)查閱日曆,即可推算命運。此種占卜術漢魏六朝時已有,隋唐以後更為興盛。《隋書 .經籍志》五行類著錄"元辰曆一卷"。或與本篇有關。

 

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一卷 共12頁
  撰人不詳。蓋為唐代洞淵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道士上口章召神役鬼,為人治病之儀法。內稱人之有病災,皆因凶神惡鬼災星作祟,應召神將吏兵星神治之。召神之法有發爐、出吏兵、納官、複爐等儀式。其中"出吏兵"一節,詳述上奏口章(不用章表)召請神將吏兵星宿之儀法。按上口章之法東晉南朝時已.有,《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十稱;"大法師治病,但口章,不必紙,默治之,又轉經行道,無不痙也。若病人大重者,亦可並上口章,仰謝往愆,解釋羅網,拔罪替伐矣"。

 

上清經秘訣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隋唐上清派道士所撰。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主要引述《道性品》(《本際經》卷四)、《上清經》、《九天生神經》、《登真隱訣》等道書,論述修道之要。內有論戒 籙、論三十六部尊經、論人生皆有神明護衛、論道性等短論。作者認為,"教人修心即修道也,教人修道即修心也",心修則合道,合道則長生。

 

靈寶煉度五仙安靈鎮神黃繒章法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造。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召請五嶽仙人,安靈鎮神拔度亡靈之法。內有煉皮亡靈章文,書于黃紹之上,故名"黃紹章"。據稱依法以此章文鎮于死者宮宅(墳墓),即可使死者魂神安定,還為生人,或升天為神。篇末附記行此法靈驗事例。

 

上清太微帝君結帶真文法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收入《道藏》正一部。原經題注云:"一名《交帶文》,出於《太微交帶經》"。正文首云"右出洞真第四部卷第三十一,陸先生真本"。據此可
知本篇系摘錄東晉南朝上清經而成。《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玄都交帶》,疑即此篇。全篇僅六百餘字,內述"上部九符"、"中部九符"、"下部九符"之書寫服符方法,但無符文。據稱此法乃太微帝君受于高上一皇,依法書服此符可飛升九天。

 

上清黃書過度儀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早期天師道經典。《宋史.藝文志》著錄《黃書過度儀》一卷,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內容與《洞真黃書》近似,言修行黃赤之道。但該書以講述理法為主,本書則講述行道時過災度厄之儀法。書稱黃赤之道為"黃書契令大度之法",亦稱"天地大度之法"或"八生大度之法"。凡人道之人,年過二十者,皆須受此過度儀法。其行法儀次頗為繁雜,有入靖、思神、思炁、行炁、自導、布九宮、釋天羅、越地網、嬰兒回等二十法。其行文亦頗隱晦。如第十三條"解手八生",解釋"八生"之意為戲龍虎、轉關、龍虎交、龍虎校、龍虎推、龍虎燙、龍虎張、揖真人。詞意皆隱晦不明。據稱行此儀法可以"解除三官考逮,解脫羅網,撤除死籍,著名長生玉曆,過度九厄,得為後世種民"。

 

太上洞玄靈寶二部傳授儀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唐宋間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為授度《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之儀法。所謂"二部",指該經中"思微定志兩半圖局"及"十戒要訣"兩節文字。本篇收錄局文、戒文。並載傳授、修習之儀法。參見該詞條。

 

洞玄靈寶八節齋宿啟儀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蓋為唐宋道士所撰。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按八節齋乃道教靈寶六齋之一,南朝陸修靜已提及此齋法,用於懺悔七玄及自身宿世今生罪愆,超度死者,自求多福消災。本篇載八節齋宿啟儀式。此齋於八節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設齋一日一夜、分早午晚三朝行道。其行儀節次與金 籙、黃籙等齋法
大同小異, 但啟奏文、戒文有所不同。

 

洞玄靈寶五老攝召北豐鬼魔赤書玉訣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節錄六朝古靈寶經《元始五老赤書真文》及《赤書玉訣妙經》,有《靈寶八威神策訣》、《元始五老鎮靈求仙禳災玉訣》二篇。節錄者不知為誰。參見該詞條。

 

四聖真君靈簽一卷 共16頁
  撰人不詳。約成書於北宋之後。原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為求籖占卜之書。求籖者先啟告四聖真君(即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真君、真武靈應真君),然後據籖語占問吉凶禍福。內載籖語四十九條。每條籖語有七言籖詩一首、 .聖意"一則、釋文一則、五言詩一首。各條分別說明籖意之吉凶禍福,並指示求籖者趨福避禍之法。

 

玄真靈應寶簽三卷 共38頁
  撰人不詳。約成書於元代或明初。編首序文稱此書乃"九天開化主宰靈應帝君"委託嗣子七人撰成,原本三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是書乃道士為人解釋籖意之書。全書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順序,每一時辰有籖語三十條,末附金木水火土籖語五條,共計365條靈籖,以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每條靈籖包括五言籖詩一首,駢文一段,求籖者據以解釋籖意之吉凶休咎。

 

大慈好生九天衛房聖母元君靈應寶簽一卷 共8頁
  撰人及成書年代不詳。編首序文稱是書乃奉"大慈好生九天衛房聖母元君"之敕命頒降。原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載靈籖九十九條,每條有七言籖詩一首,並有"解曰"一則,解釋籖詩之意。

 

洪恩靈濟真君靈簽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洪恩靈濟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證、徐知諤兄弟,明永樂中受封真君之號,故是書當出於明代。原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載籖詩五十三首,皆為七言絕句。如第一籖云:"上吉。龍韜豹略韞奇謀,若遇明時即獻籌。世道風波多勇猛,好從靜處細沉浮。"

 

靈濟真君注生堂靈簽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此書亦為"洪恩靈濟真君"靈籖,當出於明代。原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有籖詩六十四首,皆為七言絕句。如第一籖云:"卜吉。夜來吉夢葉熊羆,嘉慶盈門立可期。孔子釋氏親抱送,定是天上麒麟兒。"

 

扶天廣聖如意靈簽一卷 共22頁
  撰人及時代不詳。原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全篇載如意靈籖一百二十條。每條有四言四句籖詩一首,並附短文一段,解釋籖意吉凶禍福。行文模仿《周易》卦爻辭。

 

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簽一卷 32-843
  原不題撰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編首載明洪武辛亥年(1371)國子司業宋濂撰《贛州聖濟廟靈跡碑》稱:秦人石固自漢高祖以來,迄元末明初,屢顯神異,救濟民眾,消弭兵禍。歷代帝王官吏固石固有靈驗,遂為之建廟奉祀,加封尊號。"宋寶慶間(
1225-1227)莆田傅燁為贛縣東尉,豔神之為,撰為繇辭百章,俾人占之"。據此,本書籖文當系南宋傅燁所撰,而明代道士又以之與宋濂碑文合編為一。書中載靈籖一百條。每條有七言四句籖詩一首,並附四言一首、三言一首,解答籖文所示吉凶禍福。

 

葛仙翁肘後備急方八卷 共110頁
  晉葛洪撰,梁陶弘景、金楊用道、明初趙宜真等增補刊行。《道藏》本八卷,收入正一部。另有《四庫全書》本。此書為道教學者所編醫藥名著,最初由晉人葛洪編撰。葛洪因見古人所撰醫方藥典篇帙浩繁,急時難以備辦,乃周流
華夏,收拾奇異,集成《玉函方》百卷。又從該書中選錄三卷.稱作《救卒方》。其書收錄急救藥方八十六首,取其簡便易行,可置之佩囊,帶之肘後,以備貧家病人急需,故又名"肘後備急方"。梁朝陶弘景將葛氏八十六方合為七十九首,另增補二十二首,更名為《肘後百一方》。其書亦為三卷,上卷載藥方三十五首,主治內病;中卷三十五首,治外發病;下卷三十一首,治為物所苦病(即傳染病)。書中有治療天花之方,為現存最早有關天花病的記錄。葛氏及陶氏之書,在隋唐時分別單行。金熙宗時,汴京國子監博士楊用道節錄唐慎微《證類本草》藥方,分類附刻於《肘後方》中,更名為《附廣肘後方》。明初洪武年間,道士趙宜真又以治外科病方增補楊氏刻本,後編人《道藏》。現存《道藏》本僅殘存藥方七十首,且無法分辨原作和增補之作。另有朝鮮《醫方類聚》所引《百一方》,較《道藏》本多十四首。餘嘉錫《四庫提要辨證》稱:"此書既已屢經後人竄亂增益,又複殘缺不全,至足惜也。"

 

海瓊白真人語錄四卷 共29頁
  南宋內丹派宗師白玉蟾述,弟子彭{耒呂}等編集。書成于淳佑辛亥年(1251)。四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南宋嘉定十年(
1217),白玉蟾曾遊歷江南蘇州、常州、廬山、武夷山、泉州等地。本書內容即為當時白玉蟾對弟子講道語錄及有關詩詞雜文。第一卷為弟子謝顯道編錄,記述白玉蟾與彭{耒呂}、留元長等相互問答,講論道法。涉及修道理論、方法、醮儀、咒訣、占卜等問題。卷末附表奏一篇,贈友人詩詞四十余首。第二卷題名《鶴林法語》,弟子林伯謙等人編錄。記述白玉蟾為彭{耒呂}之父舉行黃篆齋醮法事,並載白玉蟾與彭{耒呂}、林伯謙等討論齋法科教。第三卷前半部分收入四篇升堂文,由門人葉古熙等記錄,分別記述白玉蟾在武夷、常州、廬山、蘇州等處升堂講道之事。後半部分收入四篇詩文,題門人趙收夫錄。講述內丹性命功法,並詠述西林禪寺。第四卷由彭{耒呂}編集,收錄白玉蟾與其師陳楠所撰詩歌雜文,以及與彭{耒呂}書信劄記數則。其中亦多為闡述內丹之作。

 

海瓊問道集一卷 共7頁
  南宋白玉蟾撰,弟子留元長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是白玉蟾於嘉定十年(
1217)傳授留元長。全書收錄白氏散文和詩賦八篇。其中《龍虎賦》、《烏兔經》、《玄關顯秘論》、《金液大還丹賦》、《金液大還丹詩》、《道閫元樞歌》等篇,分別闡述修煉內丹之理論和功法要訣。《海瓊君隱山文》、《常寂光國記》二篇,前者闡述隱居山林逸趣,後者記述遊歷"大慧明天常寂光國"之經歷與見聞感受。常寂光國是作者虛構之理想國境。

 

傳道集一卷 共6頁
  南宋白玉蟾撰,廬山道士洪知常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輯錄白氏詩文三篇。其一《金丹捷徑》,雜錄有關內丹修煉之圖像、口訣、術語,附以簡短解說。其二《鉤鎖連環經》,為解釋內丹名詞之五言詩,列舉常用內丹術語,自"金丹即是汞"至"混沌即金丹",各句前後相連,首尾銜接,故名"鉤鎖連環"。詩後引老君、張伯端、陳楠、薜道光、劉海蟾、呂洞賓、鍾離權、白玉蟾等人之言以為解說。其三《快活歌》,為五言長詩,宜說煉丹學仙之樂趣。詩贈廬山太平興國宮道士陳知白。

 

清和真人北游語錄四卷 共26頁
  金末元初全真道宗師尹志平述,弟子段志堅編集。四卷,收入《道藏》正一部。金末元初,尹志平自山東北游京師、建州(今遼寧朝陽)、義州(今遼寧義縣)等地。本書內容即為其北遊期間講道語錄。前二卷分別記錄尹志平在各地宮觀與道眾談玄論道,並論及人事興衰成敗及善惡之事,後二卷專門記述郭志全在義州通仙觀講解《道德經》時,尹志平對郭志全及道眾提問所作答復指正。尹志平師事 邱處機,自稱從師父五十年,只學得一個"實"字。認為道本自然,以清靜為上,以實功實行為務;修真者必自有為行之,而後可以得道無為。又詳述全真教諸師教法云:"丹陽師父(馬鈺)以無為主教;長生真人(劉處玄)無為有為參半;至長春師父(邱處機),有為十之九,無為雖有其一,猶存而勿用焉。"邱長春學派在修養功夫上特重積功累德,苦行濟世,存無為而行有為,本書對此闡發甚詳。

 

峴泉集一二卷 共102頁
  明初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編撰。書成於永樂五年(
1407)。十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為張字初詩文集,共收錄各類散文雜著百餘篇,詩詞歌賦二百多首。全書精義見於第一卷所錄雜著十四篇,其中如《沖道》、《慎本》、《太極釋》、《先天圖論》、《河圖原》、《廣原性》等篇,集中闡述作者哲學思想。大致以老莊虛無思想為本,參合宋儒性理之學,亦兼采佛氏之言。敷述天地造化,萬物本源,心性修養,以及山川人物、禮樂制度等等。第二至七卷所收傳紀序說等散文,涉及不少道教史實,可資參考。後四卷所收詩詞歌賦,亦複婉麗清新,得天趣自然之妙。

 

太上大道玉清經一○卷 共100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上
清三真旨要玉訣》、《無上秘要》等書已引述此經。今《道藏)本十卷,收入正一部。另有敦煌唐抄本殘卷五件。此經假託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及玉清天諸仙真講說,分為二十品。全書模仿佛經,敷演道教義理及科戒道法:書中宣稱"元氣"為大道生化之本,服氣為道法至極.認為"大道元乎虛朴,虛樸散為元氣";"大道無名,元氣無形"。天地萬象皆為元氣所生,得元氣則存,失之則亡.元氣又分為清濁二氣,"服清氣者活人,禦濁氣者殺人 ..故經文提出"服日晨氣"之法。其法"朝譬素華.夕味黃蘖",服食日中清氣,使流人"雙闕",令不馳散。據稱此道法是"後聖之戶牖,學真之樞機"亦為一切萬有之生根。書中又詳載科戒儀式,伏魔法印,宣揚因果報應思想。旨在勸人行善出惡,奉道守戒,濟度群生。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一卷 共19頁
  早期上清派重要經典,被稱作上清"三奇寶文"之一。約成書于東晉南朝。《無上秘要》、《三洞珠囊》等道書均摘引此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載道法要訣十餘種。主要有中央黃老君撰玉經訣、太一帝君大回元五通上法、中央黃老君大丹先進洞房內經法、太素真人隱朝禮願上汕經法、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玉晨明鏡金華洞房雌一五老寶經法、太一帝君洞真玄經存五神法、大洞雌 一帝君呼引日月之道、大洞雌一帶君變化雌雄之道、五老雌一解胞胎死結上仙法、人洞雌一哺養帝君太一百神上仙法、大洞雌一太極帝君鎮生五臟上經法、大洞真經高上錄中帝君九魂命五神符、大洞西華玉堂仙母金丹法。以上諸道法皆為早。期上清派修持之法,其要旨為誦讀《大洞真經》,服符念咒,存思朝禮諸神仙真君。所思之神以"三素元君"為主、而三素元君居住人體內金華雌一洞房宮(又名三元五老寶宮),故名"雌一五老寶經"。(

 

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一卷 共23頁
  早期上清派重要經典,被稱作上清"三奇寶文"之一。約成書予東晉南朝。《無上秘要》、《三洞珠囊》等道書均摘引此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 收入七篇經訣道法。兩篇科儀讚頌。七篇道法即《子洞混化內真變生官號寶名》、《太上道君守三元真一經》、《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經》、《四宮雌真一內神寶名玉訣》、《太上大洞守一內真法》、《太上三九素語內咒訣文》、《太真隱朝求汕上法》。以上七篇皆為早期上清派修煉之法,其要旨為吞符念咒,存思朝禮諸神仙真君。所思之神以"三一"為土。"三一"又稱"三元真一",皆為居住人體內之神。"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王,合稱為三一。據說存守三 一可通神降靈,三日升天成仙。經文又收入兩篇科儀讚頌:其一為《太上九真明科》,分三品二十七條,言傳授施用上清經法之科儀;其二為讚頌四章,即《太帝君偈大有妙贊》、《天帝君贊》、《太微天帝君誦》、《後聖金朗帝君誦》,分別綜述全經要旨,讚頌其妙諦。

 

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二卷 共15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誥》卷五稱:"道有青要紫書金根眾文";《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青要紫書金根上經一卷",皆指此經。今《道藏》本二卷,收入正一部。上卷為《金根眾經》本文、假託玉帝傳授青要帝君。內載存神服炁、佩符念咒道法十餘種。包括服紫炁及日精月華之法三種,存思九天玄又、玄母及九天真女之法三種,引咽日精之道法一種,咒解日月蝕法二種,佩服度厄保命長存符法一種,誦咒度亡、解穢之法二種。經文下卷題作《元始天王經》。假託元始天王傳授上相青童君。內載奏簡投劄求仙之法,謂太上靈都之宮有金簡玉劄,修道者勤學苦志,可得受此文。學成之後,先奏簡于
東華,投劄於上清,然後得授《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精齋苦行,可上為真人。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綱飛地紀金簡玉字上經一卷 共10頁
  早期上清經之一,約成書於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經日》著錄"上清飛步天綱躡行七元一卷";《無上秘要》卷三二引《洞真金書玉字經》,皆指此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步天綱、飛地紀之法術。卷首有"北斗七星三台圖"、"五方五星圖"二幅,又有神符十五枚。行道者按圖行步綱之術,有順行、例行、反行三道程式,並有據斗、攀魁、接真、步斗、躡紀、步綱、乘龍、遊行三命、徘徊
三陽、出入三生等步驟,其間雜以思神、誦咒、佩符等方術。據稱行此道法可辟邪辟兵,不死成仙,終為上清真人。

 

洞真上清開天三圖七星移度經二卷 共10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話》卷五稱:"仙道有天關三圖七星移度"《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天關三圖七星移度一卷",皆指此經。今《道藏》本二卷,收入正一部。全經載五篇道法,即移死度生保仙上法、北帝酆都六宮度死法、五離解過絕死度生上法、帝君明燈內觀求仙上法、帝君五願求仙上法。各篇道法皆以思神念真、佩符誦咒為主,所思之神有北極七星之神、酆都六宮鬼神、五方帝君、南極上元君等。據稱修行此法可開生門、絕死戶,上披天關,遊宴玉清,飛升成仙。或者可致身體光明,徹視萬里,白日登晨。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經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無上秘要》卷四七已稱此經有"四訣八卷"。今《道藏》本僅殘存一卷,收入正一部。經文前半篇稱:流珠宮(人腦部九宮之一)內有神,名曰"上太一君",專司察人之功過,立功無過者可益算延年。文字僅屬開端而未竟其意,蓋原文殘缺甚多。下半篇題為《上清真人馮先生口訣》,言學道者保養身體,愛炁養神,使魂魄和諧之法。此後半篇內容疑系後人所屬人。

 

洞真四王母寶神起居經一卷 共6頁
  
撰人不詳。其內容文字多見於陶弘景《真話》,應為東晉南朝上清派道土編集。敦煌P2576抄本《上
清三真旨要玉訣》已引此經。原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由四篇短文組成,即《西王母寶神起居經》、《西王母寶生無死玉經》、《西王母反胎按摩玉經》、《服日月精法》。其內容主要講述道家養生保健方法,尤其重視面容耳目之保養。內稱:"人之將老,面皺無從兩目下始,又人之體衰炁少者,先從兩鼻間也。"又稱:"耳目是尋真之梯級,綜靈之門戶",應保養耳目使其聰明。保養之法,以按摩為主,兼及吐納、導引、沐浴、存神、念咒、服符,以及服食日月精華等等。其效果可致耳聰目明,"辟皺衰而炁力常保康和"。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精耀三景妙訣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言服食星氣以求長生之法。首先列舉北斗九星圖及五方五星圖,然後分別敍述服食星氣之法。其法以規定之月日時辰燒香精思,閉氣叩齒,存想北斗九星及五方五星之神,吞服神君口吐之氣,吐故納新。據稱吞服北斗九星之氣九年,可長生不死,服五星之氣五年,則永成真人。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修習功業妙訣一卷 共5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假讬太上大道君與太極四真人問答,論述初學道者修習功業之漸進順序。內載學道者所應受持之戒律齋法,有"齋法十戒"、"五種齋法"、"法難五戒"等。書中多次告誡弟子不得"輕慢天地,謂無鬼神"。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一卷 共4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教導學道之士應兼修方術與善行,內外相輔。所謂方術即吐納、服食之法,所謂善行即三智(知天、知地、知人)和五慧(仁義禮智信)。經文宣稱:"上士高才,先立善行,然後方術。"以三智五慧修己化身,而後及于家國,教化天下,謂之"三五行化",是學道者之終極大事。其行化之具體作法,有志道、守德、謙卑、習三智、遵五慧、受法等六條。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一卷 共8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八素真經》之一部分,後分出單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假話上相青童君撰集,言服食日月精華,飛登太空之道,以吞符投簡為行道要訣。其吞符之法,於八節之日分別吞服日月二景飛精八素玉符;太歲之日服陽精飛景符、陰精飛景符;本命之日服飛華日景玉胎符、皇華石景內化符。據稱修行此道九年,可飛升太空。又有投簡乞靈之法,分別向八素帝君奏陳八簡,乞賜八素彩雲,上升玉清,朝禮九天。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劄妙訣一卷 共5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傳授上清經戒法策之告盟儀式。內稱學道之士得見大洞寶經,須依遵科法,尋師受訣,登壇修行,方可明其本源,以成至真。

其授經儀式有建壇、師弟人壇、念咒、出官、存神、啟告、埋符、投簡等程式。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占候入定妙訣一卷 共3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宣稱:學道之士應精通占候之術以安定身心。占候應注意"九事"、"九夢"。所謂九事,即人體各部位器官發生異常現象,或全身困惱疾病不能痊癒。鬚根據病情徵兆預作準備,修術用方,存神求驗,則疾病自然消除,水保貞吉。所謂九夢,指夢見晦氣、異聲、腥躁、口動齒酸、遊光焙煥、水火散扶、斗戰打擊、人物相剝、人物驚奔等。皆須施用存神、悔罪、按摩、叩齒、咽液等方術,則眾患自消,無勞醫藥:學道之士如能精通占候之術,及時消除災厄疾病。久之則"意正身清,然後入定"。是為占候入定妙訣。

 

洞真上清龍飛九道尺素隱訣一卷 共4頁
  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上清派道土所作。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卷八、《上清道類事相》卷一均引此書。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前半篇言"龍飛尺素之道"。內有度經盟文及白羽黑題龍飛玉符一組,謂依法佩符修行七年,可以出入幽冥,浮景九空,佩符十四年,則可白日登晨,飛升玉清。後半篇題作《太上飛行羽經升玄上紀》。內載靈飛玉符一組、謂依法佩符修行七年至九年,可以乘雲飛行,超升九玄。

 

洞真太上三九素語玉精真訣一卷 共5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 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道有玉精真訣三九素語";《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玉精真訣三九素語一卷",皆指此經。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載道法三篇。一曰《玉精真訣三九素語》,其法以本命日入室存思五方帝君來鎮於五臟,並念誦咒訣,摩掌擦面。據稱如此修行五年,則面發金容,五內生華,五臟保氣,神仙道成。其二曰《八節投刺法》,以八節之日投刺埋簡於靈山本命之嶽,上奏玉清,修之三年則可招真致靈, 得成神仙。其三曰《帝君玉文鎮神上法》,以壬癸、甲乙、戊己、庚辛、丙丁之日,刻符于青赤黃白黑之五色石上,分別埋于所住山嶽之五方,叩齒念咒,可召真制魔,白日升天。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經二卷 共16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蓋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所作。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雲笈七籤》卷五一亦節錄此經上卷。經文言八道之日修行解災謝罪之法。上卷載"解罪所用訣",謂人生常遇二十四種災厄,應於八道之日仰瞻雲炁,存思禮拜太上三元君、太微天帝君等八位尊神,誦咒謝過,消災納福。獲得命籍(仙策),登聖成真。下卷載"謝齋法",謂行此齋法,可以謝過解罪。其齋法程式有說七報七傷、唱禮五方仟、誦十方回玄、誦四節五苦詩、陳五願等等。按本書所謂"八道之日",亦稱四時八節之日,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日萬物除舊迎新,為行道吉日。

 

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一卷 共10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墜海》";《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經。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載三篇道法。其一曰《五嶽五帝內思變化真形求仙上法》,言道士入五嶽名山,存思五帝真形以避邪成仙之法。其二曰《五嶽內思刻名定仙上法》,言道士入山存思五嶽帝君,以"九赤鎮岳求仙班符"五枚埋藏於山中,誦咒默祝以求成仙之法。其三曰《四海水帝除罪削簡上法》,言道上存思四海水帝,以"九赤封海通真班符"四枚投入海中,誦咒微祝以求除罪成仙之法。全書道法以思神念咒,投簡埋符為主。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一卷 共16頁
  早期上清振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浩》卷五稱:"仙道有大丹隱書八凜十訣";《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大有八稟大丹隱書一卷",皆指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載道法數種,其中有百神混合本命帝君大變之道、三五混合化生五神之法、太一五神奉五符五籍上清(請)帝君混合之道、五神奉符之時魂神混合之道等等。以上諸道法皆以存思神君,吞符念真為行道要訣。所思諸神乙太一五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帝君三真(天皇帝君、太素君、太和君)為主。經文宣稱:太一之神為人體胞胎之精,人之魂魄生於胎神,命氣出於胞府,由帝君加以變化混合而成人。故太一與帝君為主宰人生之父母,"帝君主變,太一主生"。經文又稱:人有五籍五符,由太一執掌,太一上請帝君度人符籍,經帝君混合定錄,其人即可長存世上,得為神仙。本書所載道法即為太一帝君混合變化之道。

 

洞真上清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一卷 共9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誥》卷五稱:"仙道有七變神法七轉之經";《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一卷",均指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包含三篇經文。其一為《上皇先生紫晨君上經》,敍述上皇修煉之神話故事。其二為《神州七轉上經》,內載"神州玉章"十四首,皆為四言或五言誦章,隱含百神內名。學者應以"七轉八緯"之法誦讀,即先讀第五、六、七、八、九、二、一等七章,名曰"七轉";次讀第三、四、十四、十三、十二、十一、十等七章,並再讀第五章,名曰"八緯"。據稱如此誦讀萬遍可白日升天。其三為《神州七變舞天經》,言存炁存神之法。在存思中想像自身神炁變化為雲煙、光、火精、水、龍乃至於解形遁變,出有入無,縱體空洞,纏絡七星,召風降雲,嘯叱群靈。是為道教誦經思神,變化分形之法術。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變經一卷 共1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誥》卷五稱:"道有紫度炎光夜照神燭",《上經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紫度炎光神玄變經一卷",皆指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全經收入道法八種。第一為招無洞視觀天上法。早晨天將明時先摩手拭目,叩齒咽液,然後靜臥,掩耳閉目,存想東西南北中五方諸物,修行三年即可見萬里之事,逆知未來吉凶。第二為流金火鈴及五鈴神符法。據稱流金火鈴為九星之精,藏于瓊宮玉房之內.七千年後化生五鈴神符。修道者佩此五符,並存思自身項有圓光映照,勤修九年可召真靈下降,乘空飛行、第三為帝君夜照神燭法。據稱神燭出於金殿玉房,修道者燃燭照五方帝君,禮願祝念,精思威靈,行之九年則神光自生,乘虛駕空,上造帝堂。除以上三法外,又有鎮魂固魄飛騰七十四方靈九、流光曜電變景保生上經、咽液還容保牙求仙上法、回霄降霞禦空上法、運度天關披神洞觀秘文等五種道法,仍以思神為行道要訣,兼有服食靈九,騰身飛空之術。

 

洞真太上神虎玉經一卷 共2頁
  又名《洞真神虎真符》。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話》、《無上秘要》已引此經。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雲笈七籤》卷九亦節錄其文。此篇主要講述"神虎真符"之傳授科儀、佩符方法及符文功用。神虎真符又名"神虎玉符"或"神虎上符"。據稱此符為九天父母所出,後傳于西城王君(即清虛真人王褒)。其符神妙莫測,威震遐域,"皆著天魔隱諱,或標百神內名,誦其章千精駭動,詠其篇萬妖束形"。是為早期上清派所傳重要符 籙之一。

 

洞真太上神虎隱文一卷 共2頁
  又名《玉清神虎內真隱文》。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東晉。《真誥》、《無上秘要》已引此經。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雲笈七籤》卷九亦節錄其文。此篇稱太上道君授李山淵"揮神之詩,滅精散靈之曲",太微天帝君授李山淵"金真之詩,步虛之曲"。內載長詩二首,皆言揮神滅魔之道。據稱"夜中恐畏,但諷此二篇詩,則千精進匿,如與萬人同宿。山川聞此詠,皆執鞭向聲處而拜敬也"。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一卷 共2頁
  又名《九天玉清綠字隱文》。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洞真玉清隱書經》中一篇,後分出單為一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有"紫文丹章綠字隱文"一百二十字,據稱此文乃九天上炁凝紫暉之精自然結成,藏牙上天玉清宮中。修道者若能依法書寫佩帶隱文,存思祝念,並持誦《高上玉清隱書大洞真經》,即可身生紫光,明照十方,通神致真,洞睹太虛,並使"群魔束身而自亡"。參見《上清太上玉清隱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詞條。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經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于東晉南朝。《無上秘要》已引述其文。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金篇虎符"即早期上清派符籙"金虎真符"及"神虎真符"。《道藏》正一部有《洞真太微金虎真符》、《洞真太上神虎玉經》各一篇。本書系纂集以上兩篇部分內容而成,主要敍述二符之形成、功用及其授度盟儀。
《雲笈七籤》卷九有"釋太上金篇虎符",摘錄本書內容。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一卷 共6頁
  又名《金虎王精真符》。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無上秘要》已引述此書,《上清大洞真經目》亦有著錄。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內載"金虎真符"一枚,《威神內祝》一篇,以及授度符文之盟信科儀。據稱此符乃太微天帝君傳授,靈音道妙,微旨難詳,"或著天魔隱諱,或表萬神內名"。修道者身佩此符,並誦念威神之祝,玉清之章,即能"
斬九魔,千妖滅形矣"。是為早期上清派重要符 籙之一。本書又附載"豁落七元符"、"五鈴神符",以及佩帶二符之法及授度盟儀。此二符亦為早期上清派重要符籙,用於威神攝魔。

 

洞真太上太素玉籙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上清派符籙。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
《雲笈七籤》卷九亦節錄此篇。書中輯錄《太素玉 籙》、《太上隱書飛步九星契》、《玄都交帶太微密契》、《太上隱書飛步五星契》、《大洞三景契》等早期上清派符籙秘契。據稱依法佩符修行,可飛行太空,隱景藏形,遊行五嶽,封山召海。

 

洞真八景玉籙晨圖隱符一卷 共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原本為《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策》一書之後半篇,《道藏》本誤分出另為一書。書中有《九暉太晨隱符》、《觀靈玉晨隱符》、《總晨九極隱符》等九枚符圖。據稱隱符出自上天"八元虛生之宮",由玉清紫皇傳授太上大道君。修道者若得此隱符,當於八節之日及本命日存思有三素之雲從西北天下降室內,吞咽雲炁,存神念咒。修行八年,即可乘八景之輿上登玉清。

 

洞真太上倉元上錄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無上秘要》卷四七已引此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主要論述修善要法。認為天地含育蒼生。人稟自然元氣而成,若修善積德,即能保其元氣而長生,若作惡不悟,則失元氣而死。又稱修道之途分為上中下三階,即洞真、洞玄、洞神三洞各有經戒十二部,一曰自然玉字、二曰玉策、三曰注訣、四曰圖像、五曰譜錄、六曰戒律、七曰威儀、八曰方法、九曰術數、十曰記傳、十一曰讚頌、十二曰表奏。修道者應按階修行,求善避惡,少私寡 慾。若退心修習三洞十二部經戒,堅持不變,即可上登三清。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錄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太上上皇二十四高真玉籙",當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雲笈七籤》卷九亦摘錄其文。經文主要論述修持定心入道之法。認為"治心之要,在乎慚愧,動心舉目,轉體安身,常懷慚愧,不忘須臾,心神乃定,定則入道"。經文詳述修道者因未能報答父母、君王、師友之恩,未能修煉入道而心中常感慚愧,勸人奉道經師三寶,並受《上皇民籍定真玉 籙》,如此則能由定心而入道。

 

洞真太上紫書籙傳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敦煌道經抄本P
2469"太上紫書 籙傳經",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讬元始天尊口授密旨于白玉王母。密旨云:"非天非地,非陰非陽,非日非月,非柔非剛,非無非有,微密勿揚。"王母對太和真童、太玄玉女解釋密旨真意,宣稱:"非天非地"即無上混合,"非陰非陽"即中宮玄通,"非日非月"即兩半成一,"非柔非剛"即山河會同,"非有非無"即五九混極,變化無窮,"微密勿揚"即默慎修之,不可妄傳。真童玉女既聞密旨,又向王母請問"無上混合五九之妙"。王母轉述天尊密旨云:"真一生玄二,玄二生神三,神三含太五,太五含三道,兼為六妙。真條有五,五系乎三,三極乎九,九極回變,化反一也"。又云:"自然之數,輪回無極,三能成五,六能周九,成則合真,周則同道矣。"其辭旨頗晦澀,疑系房中術口訣。

 

洞真黃書一卷 共6頁
  早期天師道經典,約成書于漢末魏晉之際。《真話》已多次提及此書。據稱太上老君于漢安元年(142)以此書降授天師張陵,張陵又傳授其弟子趙升、王長等人。原書有八卷,今傳世之本僅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主要論述"黃赤之道,混氣之法",即道家房中養生之術。書稱此道亦名"陰陽大度八生之法",以九宮八卦、陰陽五行、天干地支與某月某日相配,以選擇男女合炁及禁忌之日。又規定以思神、思炁、按摩、導引等動作配合男女合氣。據稱修行此道可消災保命,度世長生。但北周釋甄彎《笑道論》批評此書"教夫易婦,唯色為初"。"猥雜不可聞說"。《真話》卷二亦稱黃赤之道為"濁生之下道,壞真霄之正氣也"。

 

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五卷 共7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真誥》稱此經未出世,《無上秘要》卷十八、卷四七則引述此經,故此經應出於南北朝。原書七卷,今《道藏》本合為五卷,收入正一部。另有敦煌殘抄本一件(S5840)。全書分五品。卷一為《消魔真藥玄英高靈品》,列舉各種仙藥之藥名及藥方,謂修道者誦讀仙經,服食仙藥,即可"驅邪起疾,驅精除害"。卷二《入定品》,敍述"太上八術智慧滅魔神虎隱文"之出世經過及修煉方法,謂修道者誦讀消魔、智慧二經,佩帶金虎、神虎二符,可致"千精進匿"。卷三《守一品》,言守一存神之理論及方法,智慧與非智慧之區別。卷四《證聖品》、卷五《變化品》,言修道積善以證聖變化之因緣果報。全書內容頗為雜亂。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一卷 共13頁
  撰人不詳。一卷,收入4道藏》正一部。此書系節錄早期:清派經典《洞真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而成。有《元丹上經》、《素靈中經》、《九真明科》及太帝君贊誦等篇章。兩書內容大體相同,惟文字詳略不等。節錄者蓋為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參見該詞條。

 

洞真金房度命綠字迴年三華寶曜內真上經一卷 共4頁
  簡稱《金房度命經》或《金房內真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無上秘要》己數引此經。原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託由虛皇道君傳授,言"度命回年之道"。內稱人體各部皆有神靈,諸神各有姓名職司。若依法誦經思神,服炁吞符,可以返老還童,白日飛升,位居仙卿,與三光同輝,天地齊年。經中主文以七言韻語寫成,與《黃庭經》相似。

 

洞真太上上清內經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上清派道土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載九天正名真諱、九天真名金訣真符、九天真王真姓真諱符訣、九天五方玉司姓名符訣。據稱九天名諱皆為"天書",秘於洞房金華之宮,元始天王命太上大道君筆錄其文,並解其正音。學道者若得此真名神符,誦真佩符,即可體合道真,骨肉俱飛,上升成仙。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經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陶弘景《登真隱訣》及《無上秘要》卷四七己引此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有《太素三元曲素訣辭玉景內真金章》十四首、《太素金真消魔內真咒》一首,皆為四言或五言咒語。據稱此金章真咒乃"太素三元君之寶辭",由太谷先生黃童真人谷希子傳世。修道者依法存思朝禮太素元君及太上玉晨君,誦章念咒,可召五嶽神靈及司命、司祿、北帝三官,驅妖伏魔,削除罪籍,超拔七祖,飛奔三天。《道藏》正一部另有《上清丹景道精隱地八術經》二卷,言變化隱遁之術,其內容與本書不同。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經一卷 共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無上秘要》卷四七已引此經。一卷.牧人《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讬西王母傳授太谷先生黃童真人谷希子,言吞服五牙之術。五牙即東方青牙、
南方朱牙、中央黃牙、西方素牙、北方玄牙,是指五方始生之炁。此五牙之炁分別與五天、五星、五行、五嶽、五臟等相配。據稱修道者依法盟受此經,吞服五牙,"不過五年,位登仙聖"。此種道法,又見於《靈寶五符經 》。

 

洞真三天秘諱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上清派經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首先列舉三天真名、三師真名及九星精名。三天即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三師即無上、玄老、太上;九足精即太量精、元星精、真星精、紐星精、綱星精、紀星精、關星精、帝星精、尊星精。上述三天、三師、九星精皆有真名隱諱。據稱世人知其真名,話存不替,可以長生不死。凡有急災困病,呼喚三天、三師真名。則災病皆消。若災病不能盡消,亦可存思星精名諱,施行步星、咒願之法。全書最後論述善惡報應,勸人奉守誡律。

 

洞真太上飛行羽經九真昇玄上記一卷 共4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無上秘要》己引此書。原為《上清太上回元九道飛行羽經》中一篇,後單出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存思北斗九星精炁之法。內稱北斗九星(亦稱九斗)為陰陽之根府,二象之玄綱。修道者應心藏九斗,陶冶二象,"回九氣以內照,藏九斗於泥九"。如此則能凝魂煉魄,飛升上清,身為上真。其行道方法,以每月一、三、五日,或七、九、十二日,或十五、十九、二十三日夜半午分之時,分別存思北斗九星精炁注入腦部泥丸、胸部心中及腹部下元宮。每月分三段行道,月用九日,故稱"九真升玄文"。篇末又載四時八節之日存思飛升北斗之法,即《太上九真中經》所載"合真回順生炁攝精"之法。其行道方法與"九真升玄法"略同,但行道月日時辰有別。

 

洞真太上太霄琅書九卷 共54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無上秘要》卷四七著錄"太霄琅書瓊文帝章三訣十卷",當即此書。原書十卷,今《道藏》本九卷(缺第二卷),收入正一部。本書第一卷即《太霄琅書瓊文帝章經》本文,系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內容詳見該詞條)。第三至第十卷則分別敍述受持經文之戒律、齋儀、修持方法、道業及其它儀法,共分三十八章(原本三十九章,第二卷一章缺)。此部分當系南北朝道土採集其他道書編纂而成,旨在發揮原經,解說行道要訣及儀法。

 

上清道寶經五卷 共32頁
  編撰者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編集。五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系道教類書,主要摘取上清諸經之名詞術語加以解釋,或節錄經文,分類編次。共分十二品:經品、師資品、天品、地品、死生品、妓樂品、駕乘品、服餌品、食貨品、時運品、資用品、居處品。全書體例類似《無上秘要》、《上清道類事相》等道教類書。

 

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五卷 共17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
《雲笈七籤》卷六引《四極明科》云,昔黃帝十青城山詣甯封真君,受《靈寶龍蹻之經》,當即此書。今本五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分十三章,第一章《黃帝問寧君訣》為全書綱要。假託甯封真君對黃帝演說道法,概述道教宇宙生成理淪。內稱"玉帝"為無形之至道,顯跡化身為玉清天寶聖君、上清靈寶真君、太清神寶機君,生成三清三十六天,說三洞三十六經,以開化人神。世修習三洞真經,即能乘氣禦龍,上升玉清,複本歸根。書中多取上清諸經敷陳其說,反映早期道教之神學宇宙觀。

 

上清太上玉清隱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一卷 共14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洞真玉清隱書經》之一部分,後分出單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其一為《大洞滅魔神慧玉清隱書》,又名《高玄真經》。內載五言詩一首,駢文一篇。其中隱含仙真魔鬼之名諱。據稱學者修誦《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之前,先誦此詩文一遍,可以招仙滅魔,通理幽關。其二為《大洞消魔神慧內祝隱文》。內載三十九條思神口訣,學者誦讀《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之時,依此訣思神念咒,可以解結散怨,招仙滅魔。其三為《九天玉清紫文丹章綠字隱文》。內載符文一百二十字,學者誦習《大洞真經》時,依法書寫佩帶此隱文,存思祝念,可通神致真,招仙滅魔。

 

上清高上滅魔玉帝神慧玉清隱書一卷 共7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洞真玉清隱書經》之一部分,後分出單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第一《高上玉清刻石隱銘內文》。內載符文一百七十字,皆為鬼神之隱名秘諱。據稱太平道君以此隱文刻于酆都山鬼神宮室,學者依法書寫佩帶此隱文,可以制鬼檢神。第二《高上滅魔殺鬼上法》。內載"殺鬼玉文"(咒語)五條,據稱乃高上玉帝授與五位殺鬼都吏。學者依法思神念咒,書寫玉文,可以制禦萬魔,剪滅群凶。第三《高上九天驅除邪精神慧上法》。內載兩條咒訣,一名"九天玉帝神咒",一名"玉帝咒鬼衛靈上法"。據稱道士夜行獨宿,若遇魔鬼來犯,可誦此二咒,召神兵前來護衛,驅邪滅魔。

 

上清高上滅魔洞景金元玉清隱書經一卷 共4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洞真玉清隱書》中一篇,後分出單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內稱此經乃高上之訣辭,玉帝之靈章。經文為一長篇韻文,後附修行方法。學者依法誦經,思神念咒,可以解七祖之罪結,保萬神於胎元。誦之萬遍,"則身耀金晨"。又稱道士若患疾病,亦可修行此法,使邪毒散出,身體康寧。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隱書經一卷 共9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洞真玉清隱書經》中一篇,後分出單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符咒滅魔之法。內載北帝大魔王及八方魔王隱諱、"玉清金玄百神內咒隱文"一條、"消魔智慧咒隱文"八條、"隱書金玄內文"(符文八枚)。據稱道士存呼以上魔王隱諱,誦念咒訣,佩帶符文,可以制伏諸魔。

 

上清丹景道精隱地八術經二卷 共6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 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道有丹景道精隱地八術";《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丹景道精隱地八術上下二卷",皆指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雲笈七籤》卷五三亦節錄其文。經文上卷載《紫清飛靈八變玉符》,言"隱地八化玄真之術"。亦即藏景匿形、乘虛人空、隱淪飛霄、 出有人無、飛靈八方、解形遁變、回晨轉玄、隱地亻舞天等八種隱遁飛升方術。修煉此八術, 皆須佩服"飛靈玉符",並存神念咒。下卷載《八術秘經扃音》,言"隱地八術"。即隱遁逃離八方災禍之方術。其法亦以書符念咒為主。據稱修煉此術八年,則能隱景藏形, 白日升晨。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一卷 共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主要講述修誦《上清大洞真經》之法,經文分王篇。其一為《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內載"百神名"詩一首,謂修道者"行間元五通八間十二願之事既畢,讀百神名一過,以續行事之後也"。五通八間十二願是誦讀《大洞真經》之道法,以誦經思神為行道要訣。第二篇為《太上說智慧消魔唱》。內載"消魔唱"詩一首,渭修道者"讀《大洞真經》十過,輒當讀此消魔唱 一過,以辟九天之毒氣,禳北帝大魔王之來試也"。第三篇為《大洞玉經食玄根之氣法》。內稱修道者思咽"三五七九日子玄根之氣"。念咒摩面,可使身清神明,面有玉澤,眼生神光,齒含紫氣,堅腸華髒,長生久視。全書道法以誦經存神,念咒服氣為主。

 

上清七聖玄紀經一卷 共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成書於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八真七傳七卷",即此書。今《道藏》正一部僅殘存原書目錄一篇,誤題"上清七聖玄紀經"。篇內列舉《七聖傳》、《八真傳》、《二賢傳》等篇目,謂世人能得此諸真傳紀,可飛升成仙。七聖、八真、二賢,皆為上清派所尊奉之神仙真人。

 

上清太極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蓋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土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輯錄數種六朝上清派經典法訣。主要有《太極真人服四極雲牙神仙上方》、《清靈真人說神寶經》、《太上明堂玄真上經》、《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三元真經訣》、《真一經口訣》。以上諸經方要訣,言思神服氣、誦咒吞符、拘魂制魄、吞食日月精華、按摩沐浴等道法,皆為早期上清派修煉之方術,旨在招真降靈,飛升成仙。

 

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一卷 共8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洞真智慧觀身三百大戒文一卷",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無上秘要》卷四五亦全錄其文。此書內載"玉清智慧戒"(又稱觀身戒),包括下元戒品一百八十條,中元戒品二百十六條,上元成品三百條,共計戒律六百九十六條:據稱此戒乃太上高聖道君授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又傳授太微天帝、太極高仙,道學之士皆應尊奉戒文。

 

上清元始譜錄太真玉訣一卷 共3頁
  又名《解形遁變流景玉光》。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太上九真明科》、《上清眾經諸真聖秘》等書已引述此經。今《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經文言落三屍解五苦之法。謂人身中有三屍道、五苦道(又稱三惡門、五道門),此三屍五苦遏人招真之路,斷人修仙之門。故學仙者應修持落三屍解五苦之法,方能飛升成仙。其法以存神誦咒,書佩"滅 慾斬屍變景流光玉符"為行道要訣。

 

上清天關三圖經一卷 共1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內容大部分與《洞真上清天關三圖七星移度經》相同,但刪去該經上卷第一至八頁文字,補入部分神圖。蓋為同一經典之不同版本。詳見該詞條。

 

上清河圖內玄經二卷 共1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顫.《真誥》卷十一、《無上秘要>卷四引《河圖內元經》,當即此書。今本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殘缺:第二篇(太一魯諱).言存思人首太一神之法:第三篇《九皇寶 籙》。言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星晨君、九皇夫人,佩符禮神,以求消災得福之法。第四篇《香燈謝文》,言設置九燈酒席,醮祀七靈大神、九皇真君,祈求諸神賜福保佑之法:第五篇《觀星要法》,言學道者夜觀北斗,識別九皇所鎮星座,存神念真,以求消災賜福之法。全書道法以存思醮祀諸神為主。

 

上清迴神飛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經一卷 共3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包括兩篇道法。其一為《回神飛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擇日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來人身中,體內五臟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鎮其所,並存思飲咽五顯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臟及下丹田。據稱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飛霄登空,召役神靈,五臟不朽,魂魄保鎮。其二為《鎮神養生內思飛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內思身中諸神(如面部七神、五臟六腑之神、精血骨節之神等等),使各自鎮守其所。據稱修行此道三年,可致身體不朽,召役神靈,"神飛形舉,白日登晨"。以上兩篇道法,《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已引述,《無上秘要》卷九七亦錄載其文。

 

上清化形隱景登昇保體仙上經一卷 共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又名《化形隱景登升保仙上經》,言存神隱形之法。其法以八節之日入室,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微帝君"及"九星帝君隱妃九陰",默念其名諱。據稱行此道可以化形隱景,上登玉清。此法出自《上清九真中經》。《無上秘要》卷十八已引其文。

 

上清迴耀飛光日月精華上經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內載五言頌詩一首,言超度飛升,遊行上天之事。又《三條別頌》詩一首,內容文字近似《真誥》卷三所載諸真歌詩,蓋為六朝上清派道士所作。

 

上清素靈上篇一卷 33-836
  又名《玄丹上經》。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陶弘景《登真隱訣》已引此篇。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存思人首九宮神君之法。其內容文字與《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所載《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經》篇完全相同,當系南北朝道士節錄該經改編而成。參見該詞條。

 

上清高上玉晨鳳台曲素上經一卷 共7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曲素訣辭五行秘符一卷";《無上秘要》卷二七引《洞真鳳台曲素上經》,皆指此書。今本收入《道蘸;正一部。經文分三篇。其一為《高上玉晨曲素憂樂慧辭》:內載頌詩五首(名曰憂樂之辭),符第五枚(名曰五帝命魔靈幅),謂依法誦辭佩 籙,可感召五帝前來護衛.飛升成仙。其二為《太極左真人曲素訣辭》。內載符策二枚(名曰曲素訣辭),依法佩籙,可招攝六天之鬼,制伏邪魔。其三為《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假託太極左仙公(葛玄)撰。內載"五行父母真君"之隱諱及符 籙十枚,依法存神念真,佩帶五行秘符,可召魂制魄,保命役神,九年成仙。全書道法以存神佩符為主。

 

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二卷 共2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二卷";《無上秘要》等書引《洞真外國放品經》,皆指此書。今本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託高上玉帝授上相青童君,言誦音佩符之法。上卷題作《高上人國隱元內文》。內稱東西南北上下六方各有神國,每國各有"六音之銘"(六枚篆文,附注讀音),合計六國之銘三十六首:若有知此銘文內音者,即壽與天齊。又載"人六國隱文"(六組符文,共一百八十枚),據稱佩帶此符,可以遊名山,之五嶽,入六國,召致群仙,制魔伏兵:"佩之六年,得與六國仙官交言,白明二十六國之音也。"經文下卷題作《高上九玄三十六天九{}三十六地外國放品內音》。內稱上有九玄三十六天,下有九{}三十六地,諸大地各有"內首"。所謂'內音",即代表三十六天王和三十六地皇隱名之符 籙,共七十二枚。修仙者依法受此"內音",誦念真名,即可書名
東華,滅屍土皇,周遊六國,滅魔伏兵。篇內又載"高上外國六品正音(六枚篆文,附注音讀),其功用與上卷所載"六國之銘"相同。

 

上清諸真人授經時頌金真章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內載五言頌詩十二首,名曰《金真章》。據稱"《金真章》十二篇,皆萬靈之內諱,咸宮館之隱名。誦之者令人百關開朗,疾病散滅。傳授之時,皆宜歌詠之也"。此十二首詩內容文字近似《真話》所載諸真歌詩,當系六朝上清派道土所作。

 

上清無上金元玉清金真飛元步虛玉章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內載五言頌詩十四首,言存神誦經,飛升金元玉清,遊行上天之事。內容文字近似《真話》所載諸真歌詩,應出自六朝上清派道士之手。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二卷 共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真誥》卷五稱:"道有九真中經老君之秘言也";《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九真中經黃老秘言一卷",皆指此書。今《道藏》本二卷,收入正一部。又《無上秘要》等書亦常引此經。經文上卷收入三篇道法。一、《太上帝君九真中經》,言存思人體內九真五神,使鎮守九宮五臟之法。二、《中央黃老君八道秘言章》,言修行八道秘言法。其法以八節之日,入室存思禮拜三元君、八帝君等神靈,可致飛升成仙。三、《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器法》,其法以戊己日閉目存思東方青氣化生二青童,修之十八年,可致白日升天。經文下卷有七篇道法。一、《太上玉晨鬱儀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結璘奔月黃景玉章》,此二篇言高奔日月二景之法。其法擇日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靈,可召致日月之神,修行五午,即飛奔日月。二、太上八景四蕊紫漿五珠絳生神丹方經》,言煉製"終生神丹"之法。此丹以二十四種礦物藥煉製,篇內詳載其選藥、配方、丹房設置、火候及服餌方法。三、《太一餌瑰范雲霄神仙上方》、《太一玄水雲華漿》、《太一四鎮圓方》、《太一胎精菖蒲圓散方》。四篇所載皆為治病補益之實用藥方,配料以草藥為主,亦用動物或礦物藥。以上十篇道法,涉及思神、煉丹、醫藥等方術。

 

上清太上九真中經絳生神丹訣一卷 共9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系《九真中經》傳本之一,其內容與《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頗有不同。但《無上秘要》卷十八引《洞真九真中經》,其文見於本書,可證本書應出於南北朝。全書共收入五篇道法。第一篇(篇名殘缺),言存思太素五神及二十四神之法,修行此法可辟災升仙。第二篇《太上真人招五辰於洞房籍飛魂於六合隱存秘道》,言存思招降五大行星之神人身養魂制魄之法,以及存思日月之象於身中"魂房六合之府"之法,修行此二法可致神仙來迎。第三《太上回元隱道消除罪內篇》,言存思北斗七星之神以解脫罪愆之法。第四《太上九真帝君九陰混合縱景萬化隱天經》,言存思帝君九陰(北斗九星女神)及五大行星之神,化形隱景,上登玉清之法。第五《太上玉晨鬱儀奔日赤景玉文結璘奔月黃景玉章》,言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靈,飛奔日月之法。以上各篇道法皆以存神為主。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一卷 共8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太上隱書金真玉光一卷";《無上秘要》等道書引《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飛經),皆指此書。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又有敦煌抄本五件、寫于唐武後如意元年(692),其文字與《道藏》本基本相同。此經假讬上相青童君撰集,桐柏真人傳授東晉道士許遠遊(許邁)。內載三篇道法。第一為修行八景飛經八道秘訣之法。其法以八節之日。人室存思禮拜天宮八景神真,可以招真降神,飛升成仙。第二為修行人景飛經誦章置符之法。其法先誦念《金真太空之章》,然後存思禮拜五帝,書寫五方招靈致真攝魔之符,置於香案五方。行此法可招真伏魔。第三為修行豁落七元符法。其法先存神念咒,然後書寫佩帶豁落七元符。行此法可招致上真飛仙之官,制伏萬魔,白日升天。

 

上清玉帝七聖玄紀迴天九霄經一卷 共11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十四引《七聖玄記》;《上清大洞經目》著錄"上清七聖玄紀回天九霄一卷",皆指此經。原書一卷, 收入《道藏》正一部。《無上秘要》、
《雲笈七籤》等書亦多引此經。經文假託高聖撰集,言存思禮拜神真、記名上天簡 籙之法。全書分四篇。一、《高聖六合隱存定簡記仙上法》。其法以六合之日人室存思禮拜玉帝及五者仙伯等神,可感召神靈降授寶訣,題名上天白簡素籙。七年得仙飛升。二、《高聖玄紀得道隱名內文上篇》。內載"七聖玄紀"詩七首,詩中隱含諳神寶名。據稱得此文者可白簡定數,勤修苦行,長齋念真七年,有靈瑞下降。三、《高聖隱書金名玉字內文》。內載十三組符 籙。皆為上天隱書真文。依法擇日書寫佩服隱文,存神禮拜,行之九年則題名帝籍,飛升成仙。四、《高聖仙禁亡傷之法》。內列舉慾圖題名金簡玉籙之學者不得觸犯之七條罪過。若違犯七條禁律,將受懲罰傷敗,故稱"仙禁七傷之法"。

 

上清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一卷 共7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道有黃素神方四十四訣";《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太上黃素四十四方一卷",皆指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無上秘要》、
《雲笈七籤》等書亦多引此經,經文假託太上道君命諸神撰集,分作四十餘條。內言道士誦習上清諸經,傳經修道之法。所習道法有存神、念咒、養生、吐納、禮拜神靈、齋戒醮祭等等。據稱修道者用此治身,必有神驗。

 

上清明堂玄丹真經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存思人首九宮神君之法。其內容文字與《洞真太大素靈洞玄大有妙經》所載《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經》 一篇大致相同,當系後人節取《大有妙經》改編而成。參見該詞條。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記經一卷 共9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仙道有九丹變化胎精中記";《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記 一卷",即此經。原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無上秘要》、《雲笈七籤》等書亦多引此經。經文假託太帝君傳授,言解開胞胎結節之法。內稱世人皆聚九天之氣而成胎,出生之後。從腦胎中帶來十二結節,盤固滯塞於體內十二部位,使人病痛天死。故修道者須先開解十二胎結,方能成仙。解結之法,當擇日入室,存思體內二十四真及玄父、玄母等神,佩服上化九丹陽靈之符、胎精煉神之符、三關十二結胞胎內符、九丹流精保命之符,如此則胎結自然開解。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鳳文章寶經一卷 共5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主要敍述"金虎鳳文章真符"源出始末,以及傳授佩帶符籙之科儀方法。所謂"金虎鳳文真符",即352枚符 籙。據稱該符乃太真九天父母所出,九天真王以之傳授太上大道君,大道君傳太微天帝君,太微傳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至東晉興寧三年(365),王君隊之傳道士許遠遊(許邁)。經文又稱該符"皆屬天魔之隱諱,亦標百神之內名",修道者依科傳授符文,佩符誦名,可以消魔伏邪。本篇內容文字與《洞真太上神虎玉經》、《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經》頗為相似,疑系南北朝上演派道士模仿以上二經改作。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隱書解胞十二結節圖訣一卷 共5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言存神佩符,開解體內十二胞胎結節之法。其內容文字與《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之後半部分(第38頁以後)基本相同,但加入數十幅神真圖像,疑系南北朝道士節取該經改編而成。參見該詞條。

 

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二卷 共15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蓋系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土編集。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纂集四種道教符籙,即《太上帝君金虎符籙》、《太上飛步空常策》、《太上二景三奔 籙》、《太上龜山元篆》(上中下三品)。此四種符策皆出於早期上清經典,其內容有召神伏魔、步罡踏斗、飛奔日月、變形化景等方術,皆以思神念真,佩符誦咒為行道要訣。書中除抄錄四種符 籙外,又詳言傳授施用符籙之盟儀、戒律和方法。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隱書訣籙一卷 共6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言存神佩符,開解體內十二胞胎結節之法。其內容文字與《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之後半部分(第38頁以後)基本相同,但加入數十幅神真圖像,疑系南北朝道士節取該經改編而成。參見該詞條。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譜籙一卷 共5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三洞奉道科戒儀範》著錄"上清高上元始玉皇九天譜籙",當即此書。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書中列舉上界九天一百十三位帝皇之秘諱。每一帝皇有符文一枚,其下注明其名號。如第一帝皇符文之下,注明其名為"混"、號曰"高上空玄元始丈人道君"。據稱修道者依法受此譜錄,可以"上升帝晨,翱翔九空"。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靈三百六十五部元錄一卷 共8頁
  簡稱《上元九天真靈玄錄》。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假託太上玉晨君授七真(金明七真)。內載上天三百六十五部將軍官吏之職位官號,以及其部屬兵將官吏之數。故本書又稱"上元九天真靈三百六十五部將軍玄錄"。據稱此策所載天官兵將"常鎮守九天上元,以輔三十六皇之治也",上即主運天地正氣,中即扶命天帝國君,下拯三界之群生。依法盟受此 籙,可降伏邪魔野道,使
正道運行,法教興盛。書中有授度此 籙之章儀盟信。

 

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錄一卷 共6頁
  簡稱《洞真金元八景玉籙》。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三洞奉道科戒儀範》已著錄此書;《無上秘要》亦引述此經。原書一卷,今《道藏》本誤分作兩種道書。一本題作《洞真金元八景玉 籙》,收入正一部集字型大小。一本題作《洞真八景五籙晨圖隱符》,收入正一部廣字型大小。

  《洞真金元八景玉策》為原書前半篇,主要論述太上大道君之誕生、修道及受度八景玉篆之事。內稱太上大道君原為"二晨之精炁,慶雲之紫煙",後寄胎母氏,育形為人,諱器{},字上開。道君受 籙於紫皇,位司高仙,號曰太上高聖玉晨大道君。其後又上詣九霄,受《九輝大晨隱符》、《觀靈元晨隱符》、《總晨九極隱符》等九枚符圖,合稱為"八景玉籙"。本篇敍事至此而止,未收上述九符。參見《洞真八景玉 籙晨圖隱符》詞條。

 

上清洞天三五金剛玄籙儀經一卷 共10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後期或隋唐之際正一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包括數種法籙科儀。其一為《洞天三五金剛玄籙》,內載上元九天諸將軍靈官吏兵之名稱和數額。據稱依法盟受此策,可得諸天官吏兵護衛,消災散禍,濟命度厄。其二為《洞天二五三將軍符》,內載金剛、
天剛、元剛等三位神將之符圖、神像和受符盟信。據稱受此符 籙可消除諸災。此外又有《上元洞天金剛三五策板杖儀》、《付度三五章奉出官儀》,內載策板、奉章、契文、印文及其傳授儀法。

 

上清瓊宮靈飛六甲籙一卷 共8頁
  早期上清派符籙,約出於東晉南朝。《三洞奉道科戒儀範》著錄"上清太上瓊宮靈飛六甲籙",即此書。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言存思六甲玉眾,吞服六甲神符之術。其內容與《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書大體相同,唯文字和符圖稍有差異,蓋系同一道書之不同版本。參見該詞條。

 

上清曲素訣辭籙一卷 共8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內載六種符籙,即《太極左真人曲素訣辭篆》、《上清豁落七元籙》、《上清十天召龍策》、《上清八威召龍 籙》、《上請太玄河圖九星籙》、《上清紫紋交帶篆》。六種符籙皆出於早期上清派經典,用於召神狀魔。《三洞奉道科戒儀範》巷五已著錄以上符篆、故本書當系南北朝上清振道土編纂。

 

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三卷 共5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經目》已著錄此書,《無上秘要》亦引述此經。原書三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上卷題作《龜山丹皇飛玄紫文》,內載飛玄紫文(篆文)三十六字。據稱此文乃元始天王授西王母,藏於龜山洞中 內隱丹皇(西王母)之名號、衣冠及真形。修道者依法默誦咒。書刻真文, 即可飛升龜山而為上仙。經文牛卷題作《九靈太妙龜山玄籙》,內載二元章句(五言讚頌詩)一首,以及"九天真文""龜山真符"等真文符 籙。據稱此真文符籙皆刻書於龜山,隱含上天仙、功曹、符吏、將軍之名號數額,"其旨隱奧,其音宛妙"。攸道者依法誦章服符,可制伏魔王惡鬼遊行上清。經文下卷題作《上清始生變化玄 籙》,言存神變形之法。內稱上天眾聖諸神皆隨四季運轉而變形化景,其形容衣裳冠在春夏秋冬各不相同。修煉者應知曉諸神之變形,並於不同季節存思其形,齋戒沐浴,誦咒佩符。久修此道則有真人下降,能目睹真形,隨炁變化,飛升太空。(王卡)

 

上清高上龜山玄籙一卷 共13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內載真文、符籙數種,言書符伏魔之法。其內容文字大致與《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第二卷相同,但真文、符圖稍有差異。蓋系同一經典之不同版本。參見該詞條。(王卡)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經妙籙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原為《大上三天正法經》一書後半篇,《道藏》本分出另為一書:參見該詞條。

 

上清河圖寶籙一卷 共2頁
  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三洞奉道科戒儀範》著錄"太玄河圖九皇寶籙",當即此書:原本一卷,收入女道藏》正一部。經文言存思北斗九星諸神之法。內載九皇真君、九皇夫人等北斗九星神之名諱、職司、神像、宮殿圖,以及其部屬諸靈官、飛騎、使者、燦童玉女之數,是為"瀉圖寶 籙"。據稱修道者依法受持寶籙。書寫佩帶,有思諸神,即可消災散禍,獲福成真。本書內容。又見了《上清河圖內玄經》第三篇《九皇寶籙》。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籙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南北朝正一道士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纂集四種符籙,即《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籙》、《五帝五星五嶽神仙籙文》、《太上三五黃神越
籙》、《太上三五交乾步綱 籙》。四種符籙分別錄載二十八宿天帝、五方天帝及五星、五嶽之神,以及上天諸將軍、功曹、靈官、吏兵、仙童玉女之名稱數額,並有受策盟文。修道者盟受法籙,可召真伏魔。飛步天綱。書中所載"黃神越章"為早期天師道重要法 籙。

 

大乘妙林經三卷 共21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出於唐代。《雲笈七籖》已數引此經。原書三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分十品,假託元始天尊與諸真人講論道法,闡述大乘妙義。認為一切眾生心性本清靜空寂,修道者應斷諸煩惱,才能悟得道性,人三清界。經文宣稱:眾生悉空,道性亦空,諸法亦空,三界亦空,而空亦是空,一切皆空。故眾生即道性,三清即煩惱,煩惱即真仙。若能識此大乘妙義,即可六根清靜,得無上道。此經內容文體,皆受佛教大乘空宗影響。所謂"三清即煩惱",源於佛教"菩提即煩惱"之說。

 

太上元寶金庭無為妙經一卷 共6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當系唐宋間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主要講述內丹煉養理論,全書分二十七章。首先論述大道自然無為,化生陰陽五行、天地萬物之理。認為聖人法則自然無為之道,故能超凡人聖。其次論述煉養形神氣精之道。認為長生不死之道在於養神煉形,使陰陽配合,坎離交媾,精神不散,形氣不離。修道者能全形保精,神圓氣正,即可返老如嬰而成真人。經文最後論述定神守心之法。認為定神之道在守心,守心在絕念去 慾。無慾則心正,心正然後神定,故能不老不死。全書主旨在教人清靜無為,煉氣養神,絕念寡慾,以求長生不死。

 

上清黃庭養神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 唐宋間道士所作。《通志.藝文略》著錄作《黃庭養神經》一卷。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首先論述黃庭妙義:認為人生受聲色滋味誘惑而亡失正念,虛度壯年:若能知動靜出處,輔養其神,則身心安靜,眾邪不來。其次言呼神佩符以消災去病之法。內稱世人若遇官司、兵災、水土不服或疫病惡氣,當存念六甲值日神或本命神,並書六甲符持懷中,即可消災。如 慾辟火災,可書寫六壬六癸並呼其神名,亦可呼甲子神姓名。又稱:若人有疾病及癰臃惡氣,可閉氣暗誦六甲神名,或書符吞之,則病立愈。又有黃庭六甲玉女神符,可用于役使萬靈,收鬼治邪,拘魂制魄,救療百病。《雲笈七籖》卷十四載《黃庭遁甲緣身經》,其前半篇內容與本書前半篇相同。

 

太上黃庭中景經一卷 共5頁
  原題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約出於隋唐。《宋史.藝文志》著錄此書一卷;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有經有注:經文內容與《黃庭內景經》和《黃庭外景經》相似.但較簡略.應為後人模仿以上二經而作;內言存思身中諸神之法,分別敍述人體各部位器官之位置、形狀、顏色、功能,以及該部主神之長短、服色等等。據稱學者依法存念身中諸神,可以"合
乾坤,定六府,知機真神,窮理盡性"。李千乘注文或解釋名詞術語,或闡發經義,便於讀者閱讀經文。

 

上清黃庭五臟六腑真人玉軸經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當為唐宋間道士所作。南宋《秘目》和《通志.藝文略》均著錄"黃庭五藏導引玉軸經一卷",當即此書。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假託元始天尊授黃帝,以行氣吐納之術,論述五臟六腑補瀉之道。書分肺、心、肝、腎、脾、膽六節。每節先列舉臟腑圖像,然後注明臟腑吐納補瀉方法及臟器生理、病理。如肺臟圖,注稱:"治肺當用咽,咽為瀉,吸為補"。又詳論肺臟方位、顏色、髒象、神主、功能、肺疾症候及治療原理、方法等等。其餘心、肝等臟腑皆與此類似。本書所述臟腑理論和吐納補瀉方法,與《雲笈七籖》卷十四所收《黃庭遁甲緣身經》基本相同,又與唐人胡愔所撰《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
大同小異,蓋皆為唐人所撰。

 

上清仙府瓊林經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當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纂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系輯錄《大洞真經》、《漢武帝內傳》、《真話》、《登真隱訣》、《葛仙公內傳》等三十餘種道書而成。其內容較雜,大致有存三守一、思神念真、吞服日月精華及雲霞等方術,並記述瓊宮仙府、神仙傳記、天書真文及神真隱諱等等。所引道書多為六朝古籍,可資校勘輯佚。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蓋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土編集。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輯錄數種六朝上清派經典法訣。主要有《太極真人服四極雲牙神仙上方》、《清靈真人說神寶經》、《太上明堂玄真上經》、《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三元真經訣》、《真一經口訣》。以上諸經方要訣,言思神服氣、誦咒吞符、拘魂制魄、吞食日月精華、按摩沐浴等道法,皆為早期上清派修煉之方術,旨在招真降靈,飛升成仙。

 

長生胎元神用經一卷 共7頁
  唐無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主要論述服氣行氣之理論及方法。其內容文字,系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無先生氣經》及《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並附郎肇簡明注文:參見該詞條 。

 

太上靈寶芝草品一卷 共21頁
  道教古《靈寶經》之一,約成書于南北朝或隋唐。蔣叔輿《齋壇安鎮經目》已著錄,《通志.藝文略》亦著錄此書一卷。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言服食靈芝草藥以求仙之術,篇內列舉127種靈芝草藥,謂食之可以升仙。每種芝草出圖一幅,並附短文介紹該藥產地、形狀、藥性、功用等項。

 

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經一卷 共16頁
  道教古《靈寶經》之一,約成書于晉代。《抱樸子.退覽篇》已著錄《二十四生經》。陸修靜《靈寶經目》亦著錄《太上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三部八景自然神真錄儀》一卷,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託元始天尊授太上無極道君,言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法。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乃人體內尊神,分別鎮守上元宮(腦部)、中元宮(胸部)、下元宮(腹部),每宮各有八神。據稱存思三八景神鎮守體內,可飛升成仙。本書所載《二十四生圖》,即二十四首思神飛仙之讚頌詩。按上中下三部八景神之次序排列,每一神有大符一枚,五言頌詩一首。最後是《玉清七寶神仙圖》一首,總結前二十四神圖。全書之末,又詳載三八景神各自部屬之仙宮神兵數額、名稱及其符 籙。本書道法,較《黃庭經》有所發展。

 

玉清上宮科太真文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當系南北朝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篇首載《太真文九條科》,勸人尊師愛道、尊經貴法、戒酒、戒淫、戒惡語傷人、戒傷人命、戒貪愛寶貨、戒欺詐虛偽、戒侮慢神靈。科文之後,又列舉=十二天帝君之真諱和符 籙,以及十八.位元天帝之圖像、名號和符籙。全篇要旨在勸人守持戒律,思神念真。(王卡)

 

太上九真明科一卷 共8頁
  又名《玄都九寅明科》。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南北朝。敦煌道經P
2459抄本已引此經。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包括兩篇。其 一為《太上九真明科》,分上中下三品,言傳授上清經法之科儀戒律。其二為讚頌四章,即《太帝君謁大有妙贊》、《天帝君贊》、《太微天帝君誦》、《後聖金闕帝君誦》,分別綜述《大有妙經》要旨,讚頌其妙諦。以上兩篇原載於《洞真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一書,後人從該經中析出單為一卷。參見該詞條。

 

洞玄靈寶千真科一卷 共10頁
  撰人不詳。約成書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際。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已徵引此書數十條。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文字與朱法滿引文頗有出入。卷首有小序,謂吳赤烏三年(240)正月一日,太上道君降臨勞盛山,命"千真"為太極左仙公葛玄說此科戒。此說不足為信。書中載科戒百餘條,皆為道士日常飲食起居、人道修行生活中應遵守之各種戒規禮儀。其內容頗為繁雜瑣細,大抵勸人行善去惡,恪守教規,安分守己。

 

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一卷 共13頁
  簡稱《明真科》。道教古《靈寶經》之一,約成書于東晉末南朝初。陸修靜《靈寶經目》已著錄。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另有敦煌殘抄本八件,詳見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經文前半篇為《明真科》,據稱此科藏於長夜之府九幽玉匱之中,元始天尊命十方飛天神人取出,宣講罪福因緣。共有二十四條科戒,分為兩品。其一為"十善因緣"科律十條,謂世人生前依此科律行善積功,死後可飛升成仙,逍遙上清。其二為十四條"惡根因緣不絕之科",謂世人生前行惡觸犯此科,死後墜入地獄,遭受種種報應懲罰。經文後半篇為《九幽玉匱罪福緣對拔度上品》,言拔度地獄罪鬼死魂,禳解人世天災兵禍、疾疫厄難之法。據稱依法擇日設釀行儀,禮拜八方神靈,懺謝罪愆,可贖罪超升,免除災厄。書末有飛天神人語錄十余條,略言學者設齋盟誓,傳授經 籙之法。據《無上秘要》等書引文,本書《道藏》本文字有缺佚。

 

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一○卷 共41頁
  原題"上
清三洞經篆碧霄洞華太乙吏歐陽雯受"。約出於唐代或北宋。《道藏缺經目錄》著錄"北帝神咒妙經十卷",疑即此書。今本十卷,收入《道藏》正 一部。此經主要講述存神誦咒,施用符篆神印以伏魔驅邪,消災捍厄之術。全書分十品,內載各種咒訣符篆,名目繁多,皆用於伏魔消災。各種咒訣符篆多假託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或北帝所說。

 

北帝伏魔經法建壇儀一卷 共6頁
  原題"先天太極法師盧中苓編"。此人當系明初正一派道士。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內載建壇行醮,誦經請神,以求消災滅魔之儀法。其儀式程式有建壇、啟告、降神、誦《北帝伏魔神咒經》,伸願等。

 

伏魔經壇謝恩醮儀一卷 共3頁
  原不題撰人。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內載請神誦經,伏魔消災之齋醮科儀。有啟告、宣齋意、請稱法位、降聖、宣詞、投狀、誦《北帝伏魔神咒經》,獻酒獻茶,以及鳴鼓禮拜等儀式。從內容文字看,本篇與《北帝伏魔經法建壇儀》原當為同一書之上下篇,皆為明初正一派道士盧中苓所編。

 

北帝說豁落七元經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假託為北帝七元真人所說,言修行消災伏魔,延生保命之法。其行道方法有建醮、誦咒、燃燈、存神、書寫符篆等。

 

七元真訣語驅疫秘經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假託太帝君告七元真人。內載《七元真氣紫府神章》(符篆48枚),又稱"真券靈文"。據稱書寫佩帶此符。可驅除魔穢,延年益算。

 

七元璿璣召魔品經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假託為七元真人所說,言戮鬼滅精,消災治病之術。內稱:"入我此法,為之祭酒治民。"

 

元始說度酆都經一卷 共2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托為七元真人所說,又名《七元真經》。內言超度酆都罪鬼死魂,救濟眾生之法。其法當於天有災疫刀兵之時,建七元道場,拜奏表章,佩符誦咒,招神靈下降,逐鬼消災。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經一卷 共4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假託道君與七元真人所說,言招真伏魔之法。經文分三品。其一為《七真招天真伏魔品》。內言建立北斗七元壇場,燃燈行道,召天君神兵殺鬼斬邪,為眾生消災度厄。其二為《七真命招五雷神兵伏魔品》。言召請五天雲雷火鈴神兵,消滅精魅,驅除疫氣之法。內有召五雷神兵之咒訣和神符。其三為《七真招攝六洞諸魔品》。內載九枚神符及一幅神圖。據稱依法佩帶符圖,可與百神同遊,招靈伏魔,辟禍延年。

 

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托為七真所說,內載六組二十一枚靈符。據稱佩服靈符,可殺鬼滅魔,治病消災。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經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經內載七元真人所說咒訣七首,據稱持誦此咒,可長生久視,消災度厄,招真伏魔。

  按《道藏》正一部群字型大小收入七篇經文,即《北帝說豁落七元經》、《七元真訣語驅役秘經》、《七元璿璣召魔品經》、《元始說度酆都經》、《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經》、《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經》:此七篇經文多托稱北帝七元真人所說,其內容皆消災伏魔,延生保命之法。所敘道法大抵以建醮燃燈、存神誦咒、佩服符圖為主。從內容文字看,此七篇應為同時傳世之一組經文,成書年代約在南北朝末或隋唐。參見各詞條。

 

枕中經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書中避宋真宗趙桓諱,應出於北宋。南宋《秘目》著錄作一卷。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全篇僅數百字,言拘守魂魄精神,辟鬼度厄,卻病延年之法。其法以誦經念咒,存神內視,叩齒咽液為主。

 

太清元道真經三卷 共3頁
  又名《太上元道真經》。原不題撰人。據編首序文及後跋稱:此經乃太上老君所說,唐元和戊戌歲(818)南統樊大君以此經傳孟謫仙,孟又傳王虛無。可見此經當手中唐道士所作。原經一卷,《通志 .藝文略》有著錄。今《道藏》本三卷,收入正一部。經文言清靜內修以求長生成仙之道。上卷解說"元道"之義。宣稱:"元道者,太上老君之無上道也。""如堅筋補髓,固護五臟。清利泥丸,安住丹靈,六不妄人,三不妄出,纖濁盡去,真氣倘佯,騰太虛,蔚玉清,上為真君者,皆此道也;;"據此可知,所謂元道即道家內修形神以求長生升仙之道,經文中卷言修習元道之法。其要旨在安靜和柔,不移本性,常守虛無自然,使元氣不散,思慮一致,如此則可長生久視。卷下言修習元道者所宜戒慎之事。如戒喜怒哀懼過度,戒寒熱過差,起居失節,言語散雜,思慮煩躁等等。凡不合安靜
中和之旨,損傷精神元氣之事,皆應戒慎之。全書大旨符合老子清靜無為之說,文字亦清通簡明。

 

太上老君太素經一卷 共1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漢末魏晉之際,《抱樸子.遐覽篇》著錄《太素經》一卷,當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僅五百餘字,概述道生天地萬物之宇宙觀,以及忍辱守雌、治心如水之人生觀。其況與《道德經》和《易傳》大旨相同,並受漢代緯書《周易乾鑿度》影響。篇內所謂"太素",即化生天地萬物之道。

 

靈信經旨一卷 共3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宋道士之手。《通志.藝文略》著錄"靈信經旨一卷",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言占卜之術,分作兩篇。其一為《靈信經旨》,假託晉平公時大臣師曠所傳。內載四言讖語二百多句,根據耳目心神所示預兆,為人占卜吉凶禍福。其二為《劉根真人靈信經》,假託漢代神仙劉根所傳。內載十二條讖文,言一日十二時中,觀察人之耳鳴及面容神色,以斷其吉凶。是為古代道十相面之術。

 

唐太古妙應孫真人福壽論一卷 共1頁
  孫真人即唐代名醫孫思逛。《新房書.藝文志》著錄"幽傳
福壽論一卷",即此書。今本收入《道藏》正一部。論文分析禍福壽天之因緣,認為福壽乃積善所致,不可以非分而求得;禍天乃積不善所致,自作孽而天亡之。又稱:"貧者多壽,以貧窮自因而常不足,不可罰壽。富者多促,而奢侈有餘,所以折其命也"。全篇主旨在勸人行善施財以求福壽

 

太清道林攝生論一卷 共8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魏晉。南宋《秘目》著錄"道林攝生論",即此書。今本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全書分六篇,前兩篇目錄缺佚,後四篇依次為《黃帝雜忌法》、《按摩法》、《用氣法》、《居處》。各篇主要介紹日常飲食起居之衛生保健常識,以及預防疾病,養生延年之術。梁陶弘景撰《養性延命錄》,受此書影響。

 

侍帝晨東華上佐司命楊君傳記一卷 共5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唐代或北宋。《通志.藝文略》著錄作"
東華司命楊君傳一卷",《宋史 .藝文志》作"司命楊君傳記一卷"。今《道藏》本收入正一部。此書乃晉代著名道土楊羲傳記,書中略述楊羲生平事蹟, 詳記興寧三年(365)南嶽魏夫人等真仙降授楊氏上清諸經之事。全書內容大體出自陶弘景《真誥》,文字有所改易。

 

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 共22頁
  原題"門人真常子李志常述"。書成于元初(
1228)。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書記載金末元初全真教著名道士 邱處機及其弟子西游事蹟。據《元史.釋老志》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 邱處機應成吉思汗詔請,攜弟子李志常等十八人從山東萊州出發,前往西域大雪山朝見成吉思汗,歷時四年而返歸燕京。本書作者根據其親身見聞,詳細記述西行途中所經道路里程,山川形勢,風土氣候,語言民俗,以及 邱處機師徒相互問答、吟詠等事。故此書對研究元史、全真教史、中西交通史,皆有重要史料價值。清人徐松、程同文、董佑誠等曾考訂此書所記西域地理氣象和民情,近人王國維、張星糧烺亦為此書作注。國外有英、法、俄文譯本。

 

道藏闕經目錄二卷 共15頁
  撰人不詳。二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據近人陳垣考證,此書是明朝正統年間刊印《道藏》時,較元代《道藏》所缺道經之目錄。書中共著錄缺經786種,但其中有些道書實際並未缺佚。書末附載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所刻《道藏尊經歷代綱目》一文,概述三洞四輔分類方法,以及自南朝陸修靜至元初宋德方,歷代道士編集道藏尊經之卷幟數目。本書對研究《道藏》編纂史有參考價值。

 

道藏經目錄四卷 共39頁
  又稱《大明道藏經目錄》。四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此書即明代《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之目錄,刊于萬曆三十五年,由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奉旨編校。書中依三洞四輔分類法,著錄道經一千四百六十七種,四千六百九十七卷,均按千字文順序編號。卷首有《道教宗源》一文,概述道經源起及三洞四捕分類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