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 yao wang
據《新搜神記·神考》載,藥王有三。一為扁鵲。據《史記》載,歷史上的扁鵲為戰國時代渤海郡人,姓秦,名越人。曾受異人醫術,在齊、趙行醫,醫道超絕,人以扁鵲稱之。相傳其倡脈學,能內見五臟,知癥結之所在,尤善婦科、五官科和小兒科等。後世將其衍化為神,任黃帝太醫,傳黃帝《素書》,河間任邱有扁鵲墓和藥王祠,病者往禱之。鄭州北有藥王莊,傳為扁鵲故里,有藥王廟,專祀扁鵲為藥王神,常於四月二十八日祀之。宋時封為“靈應侯”,後又封為“神應王”。道教尊其為“靈應藥王真君”,有《藥王八十一難真經》收錄于《道藏》中。一為唐代道士孫思邈。京兆華原人。7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博通百家,兼好佛典,尤善老莊。長期隱居終南山,修煉行醫,與名僧宣律友善。太宗屢次徵召,固辭不就,于山林終其一生。擅長陰陽術數,在道教養生和醫學方面多有建樹,被尊為藥王,其隱居之山亦被稱為藥王山。北宋時封為“妙應真人”,後人立廟塑像,奉祀不輟。明末清初有許多傳說流傳民間,其救白蛇,得成藥王的故事,見於《藥王救苦忠孝寶卷》,並為人熟知。舊時藥坊多奉其為神,且於四月二十八日舉行藥王會,以示敬奉。一為韋慈藏。唐景龍中光祿卿,以醫術知名,被稱為藥王,享祀於三皇廟中。道教典籍又稱藥王為韋古,字老師,西域天竺人,後入京師,醫道高超被稱為藥王。另外《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又稱三皇為藥王,藥王廟在順天府,主祀伏羲、神農,黃帝,而秦漢以來名醫皆為其侍,三皇本為醫王。其書所述藥王廟實即元明以來之醫王廟。
內丹名詞。指大藥。內丹稱藥分三種:煉精化氣稱外藥,化氣終結生內藥,過
大關時叫大藥。明陸西星云:〝藥王陽精,是曰真鉛,真鉛曰真,即藥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