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卦 chong gua
1:指將八卦兩兩相重。儘管對重卦的發明者眾說不一,但八卦演為六十四卦乃通過重卦方式去實現,則是比較一致的看法。孔穎達《周易正義·序》:“伏羲畫八卦,萬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系辭》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雖有萬物之象,其萬物變通之理,猶自未備,故因其八卦而更重之,卦有六爻,遂重為六十四卦也。《系辭》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然重卦之人,諸儒不同,凡有四說:王輔嗣等以為伏羲重卦,鄭玄之徒以為神農重卦,孫盛以為夏禹重卦,史遷等以為文王重卦。故今依王輔嗣,以伏羲既畫八卦,即自重為六十四卦,為得其實”。重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同卦相重,即以相同的經卦重疊組合,上下卦均為同一經卦。六十四卦中只有八個卦是同卦相重的,就是八經卦中每一經卦的自我重疊,其名稱仍與組成它的經卦卦名相同,即乾、坤、坎、離、震、巽、艮、兌,稱“八純卦”。一種是異卦相重,即以不同的經卦重疊組合,下卦為一經卦,上卦為另一經卦。六十四卦中,除八純卦之外的五十六卦均為異卦相重所得。
2:指將八卦兩兩相重所得的卦,即六十四卦,又稱別卦。《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日歸藏,三日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賈公彥疏:“其別六十四,鄭玄謂重之數,通本相乘數之為六十四也”。重卦乃重三爻為六爻,合兩經卦為一別卦,它的構成,又有內卦與外卦的區別。由於筮之畫卦從下面開始,所以以下為內,以上為外,居下的經卦稱“內卦”,居上的經卦稱“外卦”。《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杜預注:“內卦為貞,外卦為悔”。孔穎達《正又):“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為內,上為外。此言貞風、悔山,知內為貞外為悔也”。